第02版:2013年全国两会/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数据“迷雾”背后的“隐性收入”
两会·图说
姚明上会第一天
解放:“四区联建”促提升
女代表骑车上两会
外媒:今年两会议题广泛看点众多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建管并重助力城市转型
我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
平均提高25.93%
我市强力支持农民抱团闯市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3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据“迷雾”背后的“隐性收入”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当不少工薪阶层抱怨收入跑不赢CPI时,中国楼市、车市却持续火爆;当统计显示中国员工平均工资水平不及世界一半时,中国人却已悄然“领衔”世界最大奢侈品消费群体。

  矛盾的背后是什么?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新华社微博发布厅与腾讯微博发起“隐性收入大揭秘”网络调查,网民晒出来“灰色收入”、“黑色收入”让人咋舌,是它们将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

  广东省湛江市公安局车管所原所长梁志雄因涉嫌受贿,日前被移送检察机关。存在多年的驾考系统“隐性收入食物链”由此揭开。这个车管所的考官“全军覆没”——42名驾驶证主考官全部涉案,3人逃匿,其余39人合计上缴“红包”2100多万元,最多的一个上缴140多万元。

  除类似的“黑色收入”外,公款消费、奖金福利、索拿卡要等灰色收入也越来越引发关注。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认为,“灰色收入”可分三种情况,一是“正灰色”收入,即违章不犯法的收入。二是“浅灰色”收入,这一部分本来应归到“白色收入”里,但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虽然渠道正当,但缺乏税务监督。三是名“灰”实“黑”的收入,如商业回扣、年节收礼、小金库私分、庆典礼品等,属变相受贿。而“隐性收入”则还包括“黑色收入”部分。

  分析人士认为,“隐性收入”大量存在,导致统计数据失真,扭曲了国民收入分配。于是,一部分人感觉收入涨幅缓慢的同时,却出现匪夷所思的一面:楼市持续火爆、股市频传神秘账户等。

  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2012年年底发布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人已成为世界最大奢侈品消费群体,2012年中国人买走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达3060亿元。

  这一矛盾现象,引起一位经济学家的“敏锐关注”。2010年,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主持的一项研究报告结果显示,2008年中国“灰色收入”达到5.4万亿元,占当年GDP的18%,而“隐性收入”达到9.3万亿元,这堪比全国财政收入。报道还认为,占10%的城镇居民最高收入家庭与最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的比值高达65倍。

  这些数字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有观点认为,“隐性收入”的规模显然被夸大了。也有人表示,这反映“隐性收入”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王小鲁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隐性收入”主要有四大来源:公共资金流失、金融腐败问题、土地收益流失、垄断行业收入。在教育程度和工作年限等因素同等的条件下,不同职业背景“隐性收入”排序前三是公务员、国有企业职工、大中院校和科研机构工作人员,在具有“公权力”部门工作的居民“隐性收入”显著高于其他职业。

  根据报告,目前我国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三分之一,国家能够监控的只有“白色收入”,这意味着大量收入脱离了所得税调节范围,游离于监管之外。

  调查显示,“隐性收入”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认为,我国近几年工资性收入差距在缩小,真正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增大的是某些阶层“隐性收入”的增加,80%的“隐性收入”被占总人口10%的阶层占有。

  专家提出,“隐性收入”与权力寻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王小鲁说:“通过对方方面面的部门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算,近几年‘隐性收入’规模还可能有所扩大。”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将改善收入分配秩序列入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合法收入得到有力保护、过高收入得到合理调节,‘隐性收入’得到有效规范,非法收入予以坚决取缔”。专家们普遍给予好评。规范“隐性收入”、深化收入分配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

  王小鲁等专家认为,要获取高收入阶层居民真实收入信息,不能只靠统计部门,更有赖于健全税收征管体系,改善商业结算方式和银行监控,堵住政府和公共资源管理的漏洞,推行阳光财政,遏制“灰色收入”等一系列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

  (新华社北京3月3日新媒体专电)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