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胡泽华)“申请农村低保手续复杂,时间冗长,一些因病致贫的人员无法及时办理低保,而部分条件比较好的村民却在享受着低保。”紫陵镇范村计生管理员、市人大代表王晓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自己在去年人大会上提出的一项民生建议。
王晓轩是一名基层计生工作人员,长期与群众打交道,关心群众的冷暖,通过长期的入户调查,走访贫困户,她发现了我市农村低保在发放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一些因病致贫的人员因为申请低保手续复杂,无法及时办理好低保手续,享受低保补贴,而一些原来的贫困户条件转好后,依然享受着低保。对于这种不合理现象,王晓轩向人大提出了这项建议。
“两会”过后,经过建议运转程序,被送到民政部门进行具体承办。在接到人大建议后,市民政局经过认真分析,制定了相关审核制度,确保真正把温暖送给最需要救助的人。
“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核查。对家庭经济好转、户口迁移等不符合条件的及时取消,对新申请的困难户,按程序做到当月调查、当月审批、当月纳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前提下的能进能出、进出有序的动态管理机制。”市民政局局长郭汝星告诉记者,除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外,民政局还设立低保信访接待室,建立低保信访接待制度,对群众的来信来访,一一详细登记,深入调查,及时处理,使低保工作更加透明、规范、民主。
“一年来,我看到了新出现的困难村民都及时办理了低保,而变富裕的村民都退出了低保,原来一些靠关系的不符合条件低保户也被取消了低保资格。民政局工作人员一户一户的考查村民生活情况,工作十分辛苦,真的让我很感动!”王晓轩代表对这样的结果非常满意。
一个建议,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体现了政府和代表们对老百姓的关心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