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诺言:
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
行动:
“你肺部没炎症,咳嗽是因为感冒,咽喉有点发炎。”近日,在沁阳市崇义镇郭庄村卫生所,45岁的村医郭中军正在接诊。
“中军,用不用输液?这几天天太冷,我怕这病再加重。”村民陈同莲认为自己的病输液会好得快一些。
“不用,吃点药就行。”郭中军“批评”陈同莲说,“别一有病就想着输液,你这只是普通感冒,自然的病程只有三到五天,就是输液也要三到五天才能好……”说话间,他为陈同莲开出一盒阿昔洛韦、一盒清热解毒口服液和一盒罗红霉素的处方,总计8.9元。
“回家多喝水,饮食上忌辛辣,注意保暖、休息。”送走病人,郭中军随手将刚刚开具的处方通过计算机局域网,输入全县新农合管理平台。
“陈同莲这张处方以前花费要多少?”记者问。“现在1.2元的阿昔洛韦原来卖2.1元,6.2元一盒的清热解毒口服液原来卖9.8元,1.5元一盒的罗红霉素原来卖7.2元,总共得19.1元,现在只用8.9元,省不少呢。”郭中军坦诚地说,“像她这样要求输液的,要放以前,我就给输了,药品加上输液治疗费,少说也得30多元。我过去没工资,收入全从这里来。”
为啥现在不输液了?“逢病必输液本来就是错的。现在都是零差率,药品全部进价销售不说,我现在是‘公家人’,公家出钱顾住俺的生活,让俺给群众保健康,俺就不能光想着赚钱。再说了,我们现在每一张处方都上网,镇卫生院的医生隔三岔五还来村里检查,发现‘大处方’加倍罚款,严重了,俺‘公家人’的身份就保不住了。”郭中军很看重自己“公家人”的身份。
去年,我市在启动全市村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同时,通过公共卫生费补助、基本医疗服务费和实施药品零差价后的专项补贴,建立健全了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就郭中军而言,他的工资主要包括三部分:去年,上级补助公共卫生费2785元、基本医疗服务费18067元,实施药品零差价还有5000元的专项补贴,合计25852元,算下来每月至少能拿2000多元。不仅如此,他在退休之后每月还会有300元的生活补助。
像郭中军一样,去年我市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一体化村卫生室的村医都得到了合理的收入补偿。去年,我市还对全市范围内连续从事农村医务工作10年以上、年满65周岁的退休老村医进行了统计,他们每人将得到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
村医待遇有了保障,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筑牢的是基层医疗卫生网底,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农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