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凯
2013年元旦过后不久,长安汽车陆续接到有关CS35机油乳化的投诉。截至3月3日,所有渠道统计,投诉共有523起,其中涉及机油乳化3例,涉及机油加注口乳化物的520例。3月4日,长安汽车在重庆召开CS35机油乳化事件媒体说明会,宣布主动召回旗下1.6万辆CS35。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朱华荣代表公司“承担责任,向用户表示诚挚歉意”。
所谓“机油乳化”问题,是指油底盒机油变质的潜在风险,存在影响使用寿命的隐患。据媒体报道,自1月14日接到首起用户投诉后,长安汽车便成立了由技术、质量、营销、服务等部门组成的专家工作组,分赴国内各地调查,发现CS35曲轴箱通风系统管路在低温时,如果长时间怠速或短里程用车,容易出现油气中水汽凝结,存在机油乳化风险。于是,长安汽车调动研发力量,在1月29日拿出了机油乳化解决方案,当晚23时55分在长安汽车官方网站发布,同时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按照程序实施主动召回。
不客气地讲,对于自主品牌,不少国内消费者都抱有或曾经抱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这种不信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产品质量的不信任,一是对服务体系、服务品质的不信任。同级别的产品,同样的新技术,同样的保修时间,合资品牌的售价往往比自主品牌高出一截,却常出现“合资热而自主冷”的局面,“不信任”的破坏力从中可见一斑。
近年来,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自主品牌在硬件方面已经渐渐扳回劣势,然而在一些软性环节却依然存在不足。大的质量问题少了,小的瑕疵却仍然较多;保修时间延长了,服务水平却依然有待提高。这些小问题看似不显眼,却依然在一点一滴地消解着人们对于自主品牌的信心。
意识到这一点,不少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在营造品牌形象上下工夫。去年北京大雨,奇瑞汽车就针对车辆因水淹受损的客户推出了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因而广受赞誉。长安汽车对此次机油乳化事件的处置,其实也可以看作维护品牌形象的一次成功运作。
实事求是地讲,这次CS35发生的乳化物事件牵涉面并不大,投诉仅为523例,真正涉及机油乳化的只有3例,与动辄涉及几十万辆甚至数百万辆车的召回事件相比,范围和影响都要小得多。而长安汽车通过及时应对和启动召回,却让消费者看到了一个不推脱、不遮掩、勇于承担责任的企业形象,也难怪有人因此以“小题大做”来形容此次“机油乳化”事件。
作为一个中国消费者,对于这样的“小题大做”应该感到欣慰,因为从中可以看到自主品牌对品牌形象的珍惜。懂得珍惜才会自我约束,才能一点点赢回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