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约有42亿年的历史。地球由太阳发生热核爆炸分裂行星所产生。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绕太阳公转且自传。地球初始时远离太阳,自身是一个巨大的热岩浆体,处于浩渺无垠的太阳系宇宙间。太阳爆炸分裂出地球并给以巨大角动量使之自身转动,且自转速度远比现在快,加之太阳发生爆炸后,自身热量热能减弱,这些因素使地球在快速转动与远离太阳母体的背景下,逐渐转入冰冷期。地球表面的逐渐冷却形成了一层较厚的硬壳,即地壳。太阳发生热核爆炸,在分裂行星的瞬间,其极度的高温与燃烧又将宇宙空间大量的氢氧原子化合生成水分子,凝聚在地球表面,为之后地球上水的出现埋下伏笔。地球由太阳而生,绕太阳公转,其公转轨道每一千万年收缩百分之一。因地球由初始时远离太阳,变为逐渐向太阳靠近,逐渐由冰冷冰封期向得到阳光照射的温暖期过渡,从而使地表的冰盖冰川逐渐融化,成气成水成海,形成了今天地球的水球表象。由于太阳曾多次发生热核爆炸分裂出新行星,而每次爆炸产生的强烈宇宙线、冲击波都对地球产生强烈冲击,又使地壳多次发生大变动,地下岩浆喷发,使恐龙灭绝,沧海桑田进而形成今天的地球地形地貌。我们人类及其他生物就处于这样一个因公转轨道逐渐缩小、逐步向太阳靠近而使自身气温逐渐变暖的星上。
太阳每次发生爆炸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自身也在逐步恢复壮大。太阳由顶极旋风吸入宇宙间大量的微观离子,使自身逐渐膨胀,热能热量逐步升高,质量体积逐步增大。太阳的增温、膨胀增大客观结果是在逐步拉近或缩小同太阳系各行星的距离,当然包括地球及地月体系。这是造成地球上气温逐渐变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距太阳最近的水星上现在的温度在400℃以上)。
由于太阳的热能增大、质量增大、体积增大膨胀,造成并增强了太阳对地球的高温直射,从而使地球上空的臭氧保护层被热射成空洞,且空洞愈来愈大。地球在失去臭氧层覆盖保护的情况下,太阳紫外线直射地球,便使地球上气温逐渐变暖,且愈来愈暖。
目前的全球气温变暖不能说与工业文明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无关,有关系,但不是根本的关系。根本关系、根本问题在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逐渐缩小。太阳本身热能热量、质量体积逐渐增大,向地球接近,其热能直射地球,从而使全球气温逐渐变暖。
随着气温逐渐变暖,地球上的暴风骤雨、飓风等反常气象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类似我国南方突发在冬季的雨雪冰冻灾害等怪特气象会不时出现,近期美国的“桑迪”飓风又是一个例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人类更加需要善待地球、善待自然,更加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不然,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雪上加霜更加恶化,甚至出现稻草压垮骆驼的现象,超出地球其承载阈值的极限,从而直接威胁我们的生存。因此,人类要觉醒,自觉进行环境保护,自觉主动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分别系焦作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爱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