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部分企业利用产品包装夸大宣传,部分企业没按法律规定标注商品的相关信息……这些都违反了食品包装的相关法规。”近日,河南品正食品有限公司三楼会议室内举办了一场法律知识讲座,授课老师是市质监局稽查大队中队长张友富。
梨汁和果味饮料不同,如果标注的是梨汁,原料里必须含有压榨出的梨汁。而采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叫梨味饮料,在包装上就不能标注梨汁饮品。张友富一边讲课,一边拿出几个饮料瓶的标签说:“这是我们近段时间查处的一家食品厂的产品标签,该厂在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梨汁饮品,可生产的却是果味饮料,其食品生产许可证上标明的也是果味饮料。由于该厂产品的标签标识不符合法律规定,将面临执法部门的相关处罚。”
“嗯,以前确实不大注意这些细节问题。”讲台下一位女士小声说。
张友富说,“标签标识反映了产品的基本信息,是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原料、生产工艺、保质期限等最直观的信息载体。如果漏掉信息,消费者就无从知晓该产品的“身份”情况;如果印错信息,就会误导消费者,这样一来,虽然能给企业带来短期利益,但最终受到伤害的将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张友富提醒在场的企业界朋友:企业在制作产品标签时,可以找市质监局食品办或者稽查大队等科室的相关人员咨询一下,他们的参考意见很重要。
“我们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就是要进一步增强食品生产企业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关。这一次讲座,我们主要结合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列举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现场解答企业的疑问,使他们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市质监局稽查大队大队长聂同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