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中国历史大事记中的怀川故事
(一)河出图
1、河出图
我们的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应该滥觞于“河出图,洛出书”的河洛文明。所谓河洛文明,就是中国远古时期,生活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与洛河流域的我们的先人,在与天、与地、与人、与人的生存环境、社会环境,不断矛盾又不断和谐中,所形成的具有文明指向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关于这方面的依据,我们可以在最古老的中国历史文化典籍里找到佐证。
《易·系辞上》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尚书》载:“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
《论语》上也说:“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在后来的许多历史文化典籍中,无论诠释,还是引申,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关于这方面的文字资料。于是,我们可以说,“河出图,洛出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先以文化意义记载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河出图:
相传远古时代,在今天孟津县黄河南岸的支流雷河中,突然出现一头似龙又马的水兽。这头水兽,龙头马身,身躯高大,左右生翼,水中能驭波驾浪,空中能兴云吐雾。更为神奇的是,这头水兽的背上,呈现出许多耀眼的斑点,五光十色,夺目生辉,而且这些斑点排列得非常规则、有趣、美丽。斑点的排列是: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后一六。人们看它如龙似马,就把它叫作“龙马”。 伏羲氏听说这件事后,特地前来观看,并且从龙马背上斑点排列的样式与顺序,受到了深刻的启发。于是,伏羲发明了中国最古老的八卦,构砌了华夏文明的第一块基石。为了纪念伏羲和龙马的伟大功绩,后人将八卦叫作“伏羲八卦”,把龙马出没的黄河支流的雷河,叫作图河,还在雷河村头修建了龙马负图寺。至今,还遗存着羁系龙马的栓马桩、八卦台等遗迹。
第二件事是洛出书:
相传,又过了许多年,到了大禹的时候,洛阳西南的洛宁县西长水村,在洛河中又浮出了一只硕大无比的神龟。这只神龟的个头、颜色,很容易让人直接想到来自亘古的那种颠扑不破,那种完全可以作为虔诚信赖的不容置疑。神龟的双目,是令人震撼的,它们不仅能够发射出穿越时空的强烈光束,同时在人类视力不可洞悉的黑暗与浑噩之中,一经神龟的目光巡睃,就会呈现出因果律里旷世的清澈与洞明。神龟背驮着天意的“洛书”,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献给了治水的大禹。于是,大禹依循洛书的点化,获得了治水的巨大成功;又遵照洛书的神示,遂划天下为九州;并且推而论之,制定了治理国家的九章大法,这就是后来《尚书》中的《洪范》。
《汉书·五行志》中载:“《易》曰:‘天垂像,见吉凶,圣人像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这里圣人“宝其真”中的“真”字,说的就是作为圣人的人,他们把天意与自然规律之真,看作是人之为人需要珍藏与爱惜的宝器。
而我们河内怀川,就是“河出图”的地方。许多年之后,又呼应着河南地界的“洛出书”。在自然地理意义上说,孟津境内的黄河与其他支系,都在北太行、南黄河、邙山的囊括之中,古老怀川的天造地设,使中国历史上“河出图”的第一缕人文曙光,对我们覃怀之域的怀川青眼有加,同时“洛出书”在自然地理上的毗邻接壤,又使我们怀川在覃怀厎绩的光荣上,增添了更大的荣光。如果说古老的中国就是司马迁所说的“三河之地”的话,我们自然地理意义上的怀川,人文意义上河内,所处的地理位置,就是古老中国的心脏部位。同时在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上,古之孟津在历史上多次属于怀川重镇济源、孟州的管辖。
乾隆乙酉年《怀庆府志·沿革》中记载:“东周(春秋、战国)畿内”地(怀川),在属国上属于“晋、郑、魏、卫”等国,在封邑上,包括“阳樊、温、原、攒茅、絺、向、怀、州、盟、扈、轵、隤、宁、卷”等地。这里,“盟”字的意思,说就的就是孟津。这就是说,自古孟津就属于怀川在地理上的统辖。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中说:“盟,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公十一年注》中说:“盟,今盟津。河内邑名。”这里又一次说明,盟津(孟津)自古就属于我们河内的怀川。
《孟县志·沿革》(民国版)中也说:孟县“周都洛阳为畿内地。武王会诸侯于此,谓之盟津。周初以十二邑封苏忿生,此曰向、曰盟。”这里我们可以再一次佐证古之盟津、今之孟津与我们怀川之间,具有人文意义上不可分割的领属关系。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孟津自古以来就属于我们怀川这一方土地。进而我们可以有充分理由,说我们的怀川,就是河出图的地方。既然,我们怀川是中国历史记载上发生第一件事——河出图的地方,那也就是说,我们怀川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扎得最深的地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