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邱明媚)“天儿冷,鸡舍里得保持恒温,不能把这些小鸡苗冻坏了。”3月13日,沁阳市柏香镇伏背村村民王鸣正忙着给刚进购的1万2千只鸡苗烧炕取暖。
今年41岁的王鸣,2007年11月份承包了该村废弃的120多亩苇塘,自此,她与林木和林下养殖深深结缘。
“我就种树,假定一棵树能赚100元,我种1万棵不就是一百万元嘛,种点啥都比荒着强。”王鸣心想,可随后接连不断的难题让她意识到事情没这么简单。
先是平整这个淤泥坑就花了2个月,之后虽然种上了1万棵速生杨,可这地跟炉渣一样,浇水、施肥和除草都让王鸣头疼。
“一年得上2次肥料,浇4、5次水。第一年里,光这两项就花了10多万元。特别是一茬又一茬的芦苇苗,咋也除不尽。眼看着钱是光出不进,可让我受难为。”
偶然的机会,王鸣接触到了“林下经济”,她当时就动了心——养鸡至少能吃草,总比花钱治草强!
说干就干,经过多方了解,王鸣最终选定江苏的品种鸡苗。2009年3月29日,她以高出本地鸡苗五倍的价格进购了5000只品质高、抗病力强的鸡苗。
第一个月育雏,然后月月防疫。技术熟练后,王鸣将饲养量逐步扩大到2万只,最终一年周期下来,连鸡带鸡蛋总共卖了十八九万,“总算不用再从家里贴钱了。”王鸣松了一口气。
看准了这条路,王鸣不断扩展规模,2011年时养到了4万只。
王鸣给鸡蛋取名“笨蛋”。“笨就是实,这些鸡散养在林间,吃草、吃虫、吃玉米,鸡肉、鸡蛋实实在在,一点儿没掺假。”
“销路不愁,人家都是上门采购,省内省外都有市场,远的销到上海、江苏,我们还参加过郑州的农产品交易会呢!”王鸣说。
如今王鸣吸收了5名长期工,她给人家发年薪,防疫时再雇佣20多名散工。她成了沁阳申办林下经济营业执照的第一人,还成立了合作社,村里有近20户参与了进来。
“我看中了附近村子一片300亩的林地,想租下来。也想把周围种小片林的都带动起来,越成规模,市场越好。现在,你就是承包给我两座山头我也敢干。”王鸣底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