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林业生态建设看修武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3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森在行动”特别报道
见缝插绿 抬头见绿 满眼尽绿

林业生态建设看修武

作者:本报记者 杨仕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水天一色——时崧山
  游园一角
  游园一角
  幸福公园
 
   

  编者按 近年来,修武县委、县政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从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富裕修武的战略高度出发,按照“县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采取“项目带动,政府推动,城乡联动,全民行动”之策,狠抓“低碳、绿色、可持续”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用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奉献,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绿化修武的壮美画卷,演绎了从“黄沙飞”到“满眼绿”的艰辛跨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林业生态建设的奇迹。该县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等多项“重量级”桂冠。本报今天特刊发由本报记者采写的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行动特别报道:《林业生态建设看修武》,该县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上,用旗帜来形容修武,当之无愧。

  近年来,修武县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从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富裕修武的战略高度出发,按照“县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城乡一体化”思路,采取“项目带动,政府推动,城乡联动,全民行动”之策,狠抓“低碳、绿色、可持续”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用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奉献,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绿化修武的壮美画卷,演绎了从“黄沙飞”到“满眼绿”艰辛跨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林业生态建设的奇迹。

  修武森林覆盖率在28%,高出全国7个百分点。

  修武城区绿化率达38%,高于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3个百分点。

  修武有林地面积近50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修武有两张名片叫响全国,一张旅游,一张林业。该县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等多项“重量级”桂冠。

  奇迹是怎样创造的?修武县委书记王建修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我们始终按照生态文明总要求,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推动旅游发展的基础工程,坚持造林与造景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兴林与富民相结合,强力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果。”

  上篇: 生态林业果满枝

  春天,播绿的时节。在修武这方热土上,城里城外、山上山下、沟河路边,处处是播绿的场景,处处是植树、护树的人群,处处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果。

  这里是人民路修武段绿化工程。记者沿焦作人民路向东,过马村段,一进入修武境内,一条壮观的绿色长廊就展现在眼前,满眼翠绿,景观秀美,这是焦作境内最美的路段。修武段长7.35公里,面积有388亩,人民路中间和两侧绿化带,全部栽种名贵花木,有银杏、枇杷、白皮松、油松、红叶石楠、黄杨、小龙柏、海桐球等几十种。

  人民路延伸工程是焦作市规划建设“七纵九横一环”道路主骨架的重要路段。修武县高度重视人民路修武段绿化工程,县里成立了人民路绿化工程指挥部,专门负责规划设计、组织施工,保障了人民路绿化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人民路修武段绿化工程,是按照“功能科学化、景观生态化、经济实用化”进行高标准规划和设计的,该工程总投资2090万元。

  这里是修武县城郊森林工程。记者走进位于修武县城东郊与宁城公园二期工程毗邻的城郊森林,就被这里的宏大规模和秀美景色吸引住了,满眼都是名贵树种,有大叶女贞、银杏、红叶李、广玉兰、雪松、枇杷、苹果、梨、石楠、海桐等树,如今已栽种1050亩。城郊森林工程是该县重点绿化工程之一,占地1050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一期650亩,二期400亩,均已全部完成。目前,部分经济林和花卉温室大棚、绿色餐饮、仓库及观光道路等设施正在建设中。记者了解到,该城郊森林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市12个县市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景色最美、功能最全、效益最好的森林公园,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不仅可改善本县域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资源,为群众提供绿色休闲场所,而且能利用生态园特色创造多重经济价值,有利于全县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资源建设,对创建国家森林县城、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是宁城公园绿化精品工程。该工程位于县城东部,北起健康路,南至滨河公园,西邻东环二路,东邻经六路,是该县重点绿化工程之一,公园绿地面积470亩,湖面150亩,总投资5800万元。记者在这里看到,占地650亩的宁城公园,小桥、流水、湖面、花木,满目葱绿,处处是景。整个公园分为湿地景观区、特色植物区、垂钓区、湖区、茶舍、假山等12个景观区,以湖面绿化景观为主题,配置多种植物,点缀现代景亭、小品、景石等设施,是一个兼顾景观和生态功能的多品种植物森林公园。宁城公园生态优先、以树为主,乔、灌、藤、草、地被相结合,并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集历史文化、公园景观、新城市功能于一体的全新空间景观模式,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优化了城市景观风貌,带动了经济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

  在今日修武,像这样的绿色、生态精品还有很多,最能体现修武林业生态建设成就的还是下列这组数字:近年来,该县按照“工程精品化、树种多样化、区域功能化”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国家森林县城为载体,采取飞、封、造、改等多种森林培育方式,先后实施了山区生态体系建设、林业生态网络建设、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在全县形成了一区、三基地、五网络的绿化美化生态格局。5年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森林培育面积19.2万亩,平原绿化植树455.4万株。如今,该县林业用地47.9万亩,林木蓄积量43.3万立方米,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7.78%,森林覆盖率较“十五”末增长了7个百分点。

  林业生态建设,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富裕修武发挥了重要作用。修武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晓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修武而言,没有林业,就没有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旅游,更没有发展。修武30万亩农田林网,形成了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农田防护林体系每年对修武粮食生产能力贡献5万吨。修武有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4万亩,经济林3万亩,花卉和绿化苗木种植面积2100亩,木材加工企业40家,每年提供木材1.5万立方米,去年,全县林业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从业农民人均收入2万多元。除此之外,林业生态建设对修武还有三大贡献:为修武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县城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改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投资环境,为吸引客商,促进城建、工业、旅游、农业、房地产等一大批项目落地作出了积极贡献;林业对旅游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云台山能够拥有1个世界级和8个国家级品牌,重要因素就是有一个由马头山、锯齿山、茱萸峰等林场组成的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可以说没有林业,就没有修武的旅游,就没有每年500多万人次的游客、4.5亿元的门票收入和23亿元的旅游综合收入。”

  中篇: 再造秀美山川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升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县城和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进程,修武县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省、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紧紧围绕生态和民生两条主线,按照“构筑农业丰收的天然屏障、发展旅游的绿色资源、壮大生态环保的支柱产业”的指导思想,又作出了加快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林业在增加碳汇、涵养水源、促进节能减排、营造森林旅游景观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促进修武林业经济向“低碳、绿色、可持续”生态网络体系转变,全面提升林业服务经济转型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富裕修武的战略决策。

  修武林业局长李玉雷对记者说:我们的总体思路是:通过2~3年努力,在全县高标准打造“一区、三基地、五网络”的绿化美化生态格局,构筑“三纵八横”生态廊道绿化网络体系。具体讲,就是以创建国家森林县城和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载体,从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入手,在北部山区围绕山区绿化、旅游建设,营造太行山防护林,建设5万亩木材储备基地、5万亩油料林基地、5万亩彩色造林基地;在县城建成区、工业集聚区发展环城防护林和城郊森林;在南部平原完善农田林网、道路林网、河渠林网,加快推进“生态修武、绿色修武”建设进程。同时,正确处理兴林与富民、改革与发展、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升林业多种功能,促进修武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网络体系转变,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宜居城市目标,确保人民群众在享受良好生态的同时依林致富,逐步实现“因林而绿、因林而美、因林而富”的美好局面,建设美丽修武。

  该县的主要目标是:通过3~5年努力,基本实现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通道林荫化、水系景观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县城及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标。今年的重点工作是:争创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和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造林任务52300亩,义务植树尽责率在90%以上;完成生态工程体系建设47050亩;完成平原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工程1000亩;完成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000亩;完成社区绿化美化工程150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3100亩;围绕百家岩和圆融寺周围、林邓线以北至山脚建设义务植树绿化基地,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

  该县高点定位,科学布局,高标准打造“一区、三基地、五网络”的绿化美化生态格局、构筑“三纵八横”生态廊道绿化网络体系。

  “一区、三基地”:在北部山区创建一区(太行山地生态区)、三基地(5万亩木本油料林基地、5万亩木材储备基地、5万亩彩色造林示范基地)的多功能、多效益的北部生态综合体系。

  “三纵八横”生态廊道:“三纵”:云台大道、郑云高速、城际高铁;“八横”:方西路、林邓线、丰收路、人民路、南水北调、大沙河、大狮涝河、济东高速;对景区的道路两侧建设景观林,形成“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景观。

  培育森林县城:以大沙河、大狮涝河为依托建设城郊森林,构成景观丰富的城市森林景观系统,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绿化水平,改善宜居环境,提高辐射作用。

  完善五网体系建设:通过对五网(沟、河、路、渠、农田林网)的完善提高,形成平原农区完整的生态网络框架,为农业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修武要重点打造十大林业生态建设亮点工程。这十大工程是:

  ——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该工程包含山区防护林工程、中央财政补贴农户造林、飞播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程,总面积为47050亩。

  ——青龙大道等6条道路绿化及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工程。该工程总面积为454.7亩,总投资3280万元。

  ——林邓线生态景观带绿化工程。该工程位于七贤镇林邓线两侧,是该县重要的旅游通道绿化工程。工程绿化长度为13963米,绿化宽度为25米,绿化任务是523.35亩。林邓线两侧5米至30米营造25米宽的绿色景观带。

  ——城东城郊森林绿化二期工程。该工程位于县城东、郇封镇京里村铁路南,在城东城郊森林绿化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向南、向东扩展。城东城郊森林绿化二期工程绿化总面积400亩,栽植树种包括玉兰、国槐、红叶李、木槿等,该工程已经完成。

  ——大沙河精品绿化工程。该工程涉及周庄乡和城关镇两个乡镇,绿化长度7800米,绿化面积361亩。

  ——大狮涝河精品绿化工程。该工程总绿化面积62亩,绿化长度1880米。工程按照打造“生态修武、美丽修武”的要求,围绕大狮涝河沿线着力打造绿色休闲长廊,四季有绿、处处是景。

  ——高速路提升工程。该工程位于郇封镇,是省级重点廊道改造工程之一。绿化任务100亩,绿化长度4000米,绿化宽度30米。对高速路两侧围栏以外至10米以内现有杨树进行更新,对未绿化地段进行新造,前两行栽植常绿树种,后面栽植其他树种,营造混交林,打造绿色通道工程。

  ——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园区绿化工程。该工程位于五里源乡东板桥村西、云台大道西侧。园区绿化结合台创园核心定位,分乔木、灌木、草坪和水体4层,立体化设计。园区内道路绿化以青枝垂柳、桂花和女贞为主,观光长廊以月季为主,辅以果树盆景,园区占地1000亩,园区内道路绿化长度3000米。

  ——平原绿化工程。该工程总任务2150亩,其中农田防护林工程1000亩、生态廊道网络工程1000亩、城镇社区绿化美化工程150亩。

  ——乡镇绿化精品工程。按照省市精品工程建设标准和建设新看点、提升观瞻度的要求,结合各乡镇实际,共规划建设9个精品工程,分别是城关镇西门村幸福桥道路两侧绿化精品工程、七贤镇孟村优质经济林基地精品工程、郇封镇大文案生态果园示范基地精品工程、五里源乡白云路二期绿化精品工程、周庄乡孟村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高村乡方武路周流至武陟段生态廊道绿化精品工程、西村乡洞湾村生态停车场绿化精品工程、岸上乡杂果种植基地建设精品工程、小营工贸区绿化精品工程。乡镇精品工程要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规格实施,真正打造成路新、景新、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的绿化精品工程,在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再造秀美山川蓝图的绘制,为推进“生态修武、绿色修武”建设指明了方向。

  下篇: 蓝图正在实施

  “上下同欲者胜。”如今,修武人大手笔绘制的林业生态建设蓝图正在变成创建国家森林县城、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实际行动。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该县就召开有五大班子参加的高规格林业生态建设动员大会,部署创建国家森林县城、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该县以创建国家森林县城和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安排资金6000余万元,实施山区防护林、城郊森林、湿地公园等工程,安排新增森林培育面积5.23万亩。

  为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县里成立了由王建修任政委、刘晓波任指挥长的创建国家森林县城和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造林绿化工作。与此同时,今年所有的重点绿化工程,均实行县五大班子领导包片、包重点工程工作机制。

  为加强监督,该县实行定期通报制。每周五进行一次通报,主要通报各乡镇春季造林进展情况和全县重点工程进展情况

  为加快造林进度,确保造林质量,该县采取了专业造林和务实造林两大举措,并成立了26个专业队,保证栽一片、活一片、成一景。

  该县坚持多元化投入,在足额保证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拓宽投入渠道,广泛调动企业、合作社、个人等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目前,已经有河南维景、农林生态等公司参与精品造林,计划投资1500万元,植树16万株。

  为强化督导奖惩,该县实行县五大班子包乡镇、包重点工程责任制,加大督促协调力度,确保3月底完成平原造林,8月底完成山区造林。对不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的,要采取通报批评、媒体曝光、严厉处罚,以90%合格率为基数,每低于一个百分点,处罚1万元。

  林邓线生态景观带绿化工程修武段,东起七贤镇铁匠庄与辉县市交界处,西至演马矿发电厂,绿化长度13963米,绿化面积523.35亩,是该县重要的旅游通道绿化工程。记者在林邓线生态景观带绿化工程种树现场采访时看到,七贤镇路段两侧到处是挖坑、植树的群众。据了解,该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生态网络和高标准绿化林邓线的要求,结合本县旅游,按照“精品化、景观化、园林化”的理念,高标准绿化、美化,打造林邓线生态景观带亮点绿化工程。为确保林邓线生态景观带绿化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上,实行属地管理,采取“四统一”建设模式,即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护模式,严把“土地流转关、苗木质量关、挖坑整地关、栽植标准关、浇水关(三次透水)及涂白关”,保质保量,包栽包活。同时,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于新造林占用耕地的,每亩补助1000元土地占用费、30元管护费,连补3年;对造林困难地段每亩一次性补助整地费1500元,整地后的边角地按新造林地土地占用费标准补偿。

  修武县林业局范晓粉对记者说:目前林邓线生态景观带绿化工程栽植树木5.1万株。林邓线生态景观带绿化工程建设,将充分发挥林业在增加碳汇、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营造森林旅游景观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有利于促进修武林业经济向“低碳、绿色、可持续”生态网络体系转变。

  在城郊森林绿化二期工程采访时看到,新绿化有350多亩,新栽植玉兰、国槐、红叶李、木槿等绿化树6万多株。

  积极组织动员全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并完善了“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和义务植树考核制度,下发了义务植树活动通知,号召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义务植树活动中,并同时组织开展“巾帼林”“青年林”“纪念林”等多种形式的植树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崭新局面。

  12日植树节当天,修武县五大班子领导、县直各单位、驻地官兵、基层干部群众共1500余人,在林邓线生态景观带等绿化工地摆开战场,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种树8000余株。

  七贤镇高度重视林邓线生态景观带绿化工程,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土地流转、挖坑、种树任务。

  五里源乡为搞好白云路二期廊道绿化工程,行动早、速度快,乡政府投资10万元,统一购置高标准苗木,从北京林科院引进了速生、抗病害、冠幅大、冠型好的新品种美国五号竹柳,在白云路两侧,栽植竹柳1500株,绿化3500米,所栽植树木整齐划一,营造了树种多样化的绿色长廊。

  周庄乡为搞好孟村精品绿化工程建设,全乡动员乡机关全体职工、乡直所站职工、部队官兵、孟村两委会干部、党员及村民代表共250多人,在孟村12条村级道路两旁义务种下了景观柏树5000株。

  来自修武林业局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春季造林面积2800亩,占春季造林任务2150亩的130%。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共完成51万株。

  可以坚信,经过二三年努力,一个城在林中、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宜居新修武,一定会在世人面前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本版图片由修武县林业局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