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2013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简历
不断积聚“民意平台”的力量
两会·调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简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简历
叩问三一五
“欠发达地方干部不能患上‘项目饥渴症’”
董永故里话孝道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断积聚“民意平台”的力量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新华社记者 白靖利

  从柴米油盐的身边见闻,到维权反腐等公共事件,以微博等社交媒体为代表的“微力量”,正在不断进入和改变人民的生活,成为汇聚民意、传递民声的重要平台。正视并珍视其能量,规范并积聚其力量,应当成为每一位公众、管理者与政府官员的不二选择。

  爱心转发、微博寻亲、微博打拐、网络反腐……近年来,“微力量”不断积聚壮大,以自身的特色在一系列领域和问题上“异军突起”,逐渐演化为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一扇窗口,成为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舞台,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不必讳言,理性和事实的“间歇性缺位”,也让“微力量”饱受诟病。以标题和奇闻吸引眼球、以无端的事实妄加猜测、将微博作为人身攻击和造谣生事的手段……林林总总,是客观的事实,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重要的是,面对力量与问题并存、精华与泥沙俱在这一“微世界”的客观现实,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既不能因其能量和“战绩”,而将其当成化解社会生活中各类问题的“利器”,甚至加以依赖;更不能由于其问题和“杂音”而畏缩闪避,甚至因噎废食。“热捧”与“棒喝”,皆非对“微力量”的明智选择。

  面对蓬勃成长的各类“微力量”,无论公众参与者、管理者还是各地各级政府均需要正确认识,细心呵护,为其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对公众而言,作为“微力量”的参与主体,应像爱护自己的羽毛一般,守法自律,理性参与,使“微力量”避免戾气太盛成为“鲍鱼之肆”,更不会无序地透支社会公信。

  作为管理者,则应因势利导而非处处提防,加强信息发布管理,及时发现、清除各类谣言和虚假信息,营造和维护健康文明的网络秩序。而各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更应正视当前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各式“微力量”,从善如流,从恶如崩,将“微力量”当成一个“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渠道,积极互动,回应民意。唯有共同努力,方能积聚起更多的“微力量”,形成更为强大的“正能量”。

  (据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