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家禾
像许多大学三年级的其他学生一样,21岁的邹国龙不是在考研教室埋头苦读,就是走在去往考研教室的路上。不过,这名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并非因为担心找不到好工作而考研。作为学校里首屈一指的“科技达人”,他备考,是真心地为了进一步地深造,钻研科技发明。
在校三年,邹国龙科创荣誉连连。由他带领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团队所创作品“锐安矿业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曾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银奖。该作品是一个虚拟的公司运营模型,按照这个模型,投资者直接可以在现实中将公司操办起来。杭州市政府曾因此派人辗转找到邹国龙,抛给了他“科技移民”的橄榄枝。
此外,邹国龙目前已研发出三项国家专利。专利《用于健身器材上的发电装置》克服现有健身发电装置的不足,高效收集人体运动时产生的能量,并将不稳定的动力转化为稳定能量,其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运营成本低,适用于公园、社区、健身房等健身器材相对集中的地方,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
专利《矿井乏风瓦斯分离装置》主要利用瓦斯(甲烷)最基本的物理性质,有效收集矿井浓度较小的乏风瓦斯并进行多级分离提纯,逐步提高瓦斯浓度以达到利用目的。目前矿井乏风瓦斯由于浓度较小,而且现有提纯方法成本昂贵,难以实行,绝大部分被直接排放到大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而本套瓦斯分离装置的应用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变害为利,变废为宝。
专利《手推式洒水车》能够使水流与车速同步,并将水的重力势能转化给车的动能,为小车提供动力,实现均匀洒水,有效节约水资源,同时帮助减少人的体力消耗。该洒水车功能强大,可以高效完成洒水任务,且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到学校、医院、工厂等需要洒水的小型公共场所。
邹国龙来自信阳农村,上大学之前囿于家庭和中学的条件,只是偏重理论研究。上了大学后,在自己的努力和校方的支持下,邹国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他希望自己的研发成果能够得到尽快地推广应用,造福社会。
如今拥有这么多的成就,邹国龙似乎有一点点相信“天赋论”。但他更强调,“以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还轮不到拼天赋。”在以后的学习和科研道路上,他会“努力,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