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中医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发展与时俱进 情系患者健康
我省将实施“五大提升工程”
杨明军:醉心中医竞风流
专家简介
中药推荐
中风后康复治疗要及早
五脏六腑话养生
先住院 后缴费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明军:醉心中医竞风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朱传胜

  针灸、推拿作为中医学中的独有疗法,不仅承载着中医文化的神秘魅力,还展示了中医文化的精髓所在。如今,已成为我市针灸推拿领域领军人物的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杨明军,依然孜孜不倦地求索在岐黄路上,并为传承中医文化作出突出贡献。

  中医如老酒 越品越有味

  出生在我市农村的杨明军,当初对中医也是一无所知。之所以后来学中医,用他的话说,那就是为了走出农村,吃上“皇粮”。1986年,他来到安阳市中医药学校学习针灸、推拿技术。刚接触中医时,给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枯燥,后来他在课堂上听到神医扁鹊、华佗治病救人的故事后,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犹如一坛老酒,越品越有味。不过,光拥有中医理论知识不行,对于针灸、推拿技术最重要的则是实践。特别是针灸,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新手的“试验品”。为了能够掌握这门技能,杨明军只好在自己的身上进行扎针练习。经过实践、提高,再实践、再提高,杨明军慢慢地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在推拿方面,他得到了全国推拿名家高清顺的真传,使他的推拿技术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发展传统中医 甘做“马前卒”

  1990年,杨明军被分配到市中医院工作。前两年,他先到该院不同的科室进行学习;1992年,市中医院康复科的创始人刘怀忠从行政岗位上走下来,组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科,于是杨明军调入该科。当时,这个科室仅有他们两个人。

  在他们两个人的打拼下,康复科不仅站稳了脚跟,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先后兼并了针灸、理疗等科室。

  2007年,杨明军接替刘怀忠的工作,担当起科室管理发展的重任。上任以来,他探索总结出一套以针灸推拿、物理疗法、各类牵引、中药热敷、中药离子导入以及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的预防、评定、治疗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颈肩腰腿痛及脑血管病的治疗;开展脑血管病及各类伤残患者的早期康复介入治疗,从而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2008年,该科被评为市优秀中医重点特色专科;2011年,被定为焦作市唯一的中医工伤康复定点专科;2012年,被定为河南省针灸学会第一个临床继续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医重点专科创建单位。

  吸众家之长 显“杨氏手法”

  在二十多载的从医生涯中,杨明军尤为擅长使用推拿手法结合中药、针灸等方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滑脱、强直性脊柱炎、中风后遗症以及骨折等各类伤残后的治疗,并且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30例》《手法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功能锻炼治疗髌骨软化症70例》《手法配合牵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等10余篇学术论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主持完成的“手法结合牵引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在2008年8月获焦作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参与完成的“穴位注射分型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在2011年8月获焦作市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焦作市中医工作先进个人。

  为了继承好祖国医学,杨明军吸取了诸家推拿之长,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融会贯通,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杨氏手法”,力求做到“机出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杨明军在为患者进行推拿治疗。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