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凝聚正能量 激扬精气神
廉政歌声润心田
焦作市“十大建设”焦作海关及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区建设专项行动计划
以发展筑牢梦想根基
努力掀起植树造林新高潮
“三重一大”打造阳光办事体系
市场机制构建三级孵化(三)
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沁阳特色”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3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沁阳特色”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

  土地流转 转出广阔天地

  户均耕地面积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实施土地流转能够促进规模化经营,实现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西万镇西万村土地流转后,由种植大户承包,进行科学种植管理,亩产小麦和玉米分别达到1160斤和1200斤,亩均效益2000余元。该村根据不同自然条件,科学布局,发展多种经营,栽种生态林,发展林果采摘、生态湖等特色生态园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土地流转无形中也带动了该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村里新增个体户120户,运输户新增60户。

  截至目前,沁阳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4.3万亩,占该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40.6%,涉及农户3.22万户,占该市农户的34.6%。规模流转千亩以上的有11宗。流转以后从事种植业的面积达6.7万亩,占流转土地面积的84%,涌现出西万村、水南关村两个整村流转典型村街,红枫林农业有限公司、康辉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流转后规模经营、效益凸显的合作社。土地流转带来的广阔前景依稀在望。

  事实证明,适度规模经营能够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和机械化种植,促进农业资源高效配置,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

  农民组织化 成规模出效益

  王曲乡北山村村民水恩科家有3口人,共11亩地。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种粮,除去农药化肥人工,一亩地收入700多元,年收入不过几千元。加入康辉农机合作社后,统一管理,农药、化肥集中采购,种子集中供应,光这一块,一亩地就省了100多元。

  南山村是蔬菜种植专业村,合作社负责人荣立堂告诉笔者,全村共流转土地1100余亩,建了50座大棚,每座一年净赚6万元,一年收入可达300万元,如果加上村民外出打工的现金收入,村里群众人均年纯收入已达1.3万元。

  组织化生产、专业化指导,提高了农户防灾害、抗风险能力,便于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民收入。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将田地流转给那些喜欢种田、懂得种田的人,才能让田地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和生产力。目前,沁阳农民组织化程度形势喜人,该市合作社总数达390家,成员出资额达2.7亿元,入社成员近6500户,辐射带动农民近5万户。2011年,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年产值10亿元,合作社成员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产业化经营 调结构促转型

  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农业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投资1.3亿元的4000吨闹汤驴肉加工项目、投资达1.2亿元的万吨怀帮黄酒生产项目、投资1.3亿元的神农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等大批现代农业项目入驻沁阳,无公害蔬菜种植、绿色生态采摘、标准化加工、农业产业化规模效益进一步显现,该市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日,沁阳市正在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工作,对全市农业结构进行科学布局,按照“一区、四带、七基地、二集群”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沿太行山林果、丹河峡谷休闲观光农业等4个农业生产带,沁南6万亩小麦良种繁育、西万高效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等7个种植养殖基地和老师傅公司肉制品产业集群、聚珍酒厂调味品产业集群。

  如今,沁阳市农业龙头企业已达45家,焦作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

  力行承诺 坚守耕地红线

  寸土寸金,无地无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的基础。“守住每一寸耕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该市市委副书记毛文明说。

  在飞速发展阶段,沁阳采用引企上山、土地整理等方式牢牢守住42万亩耕地红线。2012年,该市更是做出“投资1亿元以下能够进入标准化厂房的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的决策。沁阳已连续12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全市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分别保持在32万亩以上、26万亩以上。

  土地流转规模逐步扩大,合作社稳步发展,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沁阳实现了粮食的稳产高产和农民的增产增收,农业综合效益逐年提升。

  2012年,沁阳粮食总产量达41.2万吨,连续9年实现丰产丰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25元,同比增长13.72%;专职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达16.4万人,农民70%的收入来自非农产业,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五谷丰、仓廪实、民康乐的壮丽画卷,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牵引下,正在沁河南北、覃怀大地徐徐展开!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