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国利、詹长松 通讯员张涛)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过程中,如何兜住土地红线?我市以3个42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和8个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为载体,落实补充耕地9825亩,去年新增储备耕地面积9620亩,连续1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土地,是一切建设赖以实施的基础所在,没有土地作保证的项目只能是空中楼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焦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确认我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89.1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42万亩。为此,我市创新土地收购储备管理,投入资金105万元,在全省首家编制完成《焦作市土地收购储备规划》,查清城区土地收储潜力9.8万亩,安排规划期内收储土地6.2万亩,显化土地资产343亿元,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山阳区将用地需求压力转化为节约集约动力,严把预审、审批、供应关口,严控建设用地标准,大力引导推广使用多层标准厂房,全年盘活存量用地1570亩,节约新增建设用地6000余亩。
一个“管”字,兜住“红线”。以实施“双保”行动为契机,我市严格按照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的原则,认真落实建设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管理制度,对用于占补平衡的项目,严格立项审查、规划设计和补充耕地验收。我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年度考核机制,对入库的补充耕地指标不足200亩的县市区,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监测预警,对补充耕地质量会同市农业部门实行联合验收,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机制不断完善。
一个“整”字,兜住“红线”。去年,我市大力推进土地整治,争取上级土地整治资金2.91亿元和省级新型农村建设补助资金1.1亿元,组织实施了3个高标准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和8个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2万亩,申报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20个,圆满完成了省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