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倡文
紫西村是个真真正正的穷乡僻壤,先不说地都是不长庄稼的半山坡地,一半石头、一半土,一锄头下去能把人的虎口都震裂。就是好不容易把庄稼给种上了,一年四季刮个不停的大风,不把庄稼刮死,也把地给刮得像皲裂的河床。
前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到沿海一带打工,一年也能收入两三万块钱,几年下来稍有积蓄,就有人想到了回乡创业。小吴就是其中之一。
小吴原来在大酒店里当保安,看到现在举办宴会都要点上红蜡烛营造个氛围,红蜡烛的销量非常好,便一来二去利用工作之便,和送蜡烛的经销商成了好朋友。做蜡烛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小吴毅然辞职回家办了个蜡烛加工厂。
说是工厂,其实工人就小吴夫妻俩,厂房就是家里那两间西厢房。别看只是个夫妻店,由于红蜡烛不愁销路,一年的收入可不比在外边打工挣得少。更重要的是“好出门不如赖在家”,在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多舒服!很快在小吴的带领下,村里又开了三家蜡烛厂,都街坊邻居的,小吴也不保守,主动传技术、找销路。可令其他三家蜡烛厂不解的是,每次经销商来收购红蜡烛,小吴的都要比他们的高出200元。
小梁和小吴是光屁股长大的同学,他一看经销商对自己生产的蜡烛老是压价,就指责经销商不公平。经销商笑笑对小梁说道:“你们做的蜡烛灯芯都是偏的,点不到一半蜡油就流得到处是,哪像人家小吴生产的蜡烛灯芯都在正中,不流蜡油不说,还燃烧均匀。要不是看在小吴替你们说好话的分上,就是再降200元,我也不愿收你们的蜡烛。”
经销商的话说得小梁哑口无言,心想:“是呀!人家小吴做的蜡烛灯芯确实在正中,不服不行,自己私底下也请了小吴两回客,问小吴怎样才能让灯芯在正中,小吴说在做灯芯的线下坠个大螺丝帽就行了,并且还热心地去现场指导了两次,可就邪了门了,不管自己怎么做灯芯就是不在正中。是不是这之中小吴还打有什么埋伏,要不怎么就他做的蜡烛质量好呢?”
小梁这样想着,就不由悄悄观察了小吴好几天,发现每次小吴和老婆开始做蜡烛,不仅要把门关好插上,而且还要把窗也关上。小梁犯起了嘀咕:“小吴肯定留了一手没有教我们,这么好的关系,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呀!”
村委会换届选举,老村主任年龄大了主动让位,力挺小吴竞选村委主任。竞选大会上,老主任历数小吴的优点:带领群众致富、带头捐钱修路……
听老主任把小吴说得天花乱坠,小梁终于爆发了,站起来冲老主任说道:“老主任,你说小吴这么多优点,我问问你,他为什么不把生产蜡烛的绝技教给大伙,让大伙做的灯芯也在正中?他每次做蜡烛都把门窗关得严丝合缝,分明是害怕我们学到了真本事,抢了他的生意,这样子能说他带领群众致富吗?能说他大公无私吗?”
小梁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就嘁嘁喳喳起来,老主任想想小梁说得也对,就让小吴给大家个解释。
小吴不好意思站了起来,说:“这可是要冤枉死我了,谁不知道咱这儿一年四季风大,蜡烛油还没冷却,风一吹灯芯就偏了。我关门关窗就是为了不让风吹进屋里呀!这一点我也跟大家伙讲了,可你们夏天关住门窗怕热,冬天关住门窗又嫌蜡油味难闻,一年四季不愿关门窗,这可不能怪我没提醒你们!”
听小吴讲完,会场顿时静了下来,小梁更是把头低得低低的。这时老主任站了起来,说:“咱们村生产蜡烛致富是小吴带的头,人家关门关窗生产是人家懂得动脑筋,哪像你们,自己死脑筋一窍不得少挣200元还怪人家!大家说说,不选小吴这样爱动脑子的人当村委主任,还能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