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要闻简报
中俄签署采购24架苏35战机与4艘拉达级潜艇合同
图片新闻
和世界共发展 与世界同分享
黄土地“转”出好日子
孟州市奏响黄河文化“圆舞曲”
必须追求质量型城镇化
美国向阿富汗
移交巴格拉姆监狱
“蛟龙”今年6月投入实际应用
为了山村早日腾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山村早日腾飞
—— 记中站区龙翔街道大洼村大学生村官申大卫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他和村里人一起打石头、垒石头塄、清运垃圾等,虽然这期间他的手指甲又被砸掉了两个,鲜血直流,非常疼痛,但他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毫无怨言、从不退缩,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看着大家的劳动一点一点融解在村容村貌的变化中,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在共同的劳动中,他们相互认识、相互学习、慢慢熟悉,他也初步适应了村里的环境。

  “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当好村领导的助手,做好老百姓的帮手,时刻想着乡亲,并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这是大学生村官的职责,也是申大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大洼村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村里需要建18个沼气池,申大卫重点分管沼气池建设工作。建沼气池是好事,由于村里的大喇叭暂时不能用,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宣传。对于建沼气池有抵触情绪的农户,他就两趟、三趟地做工作,并且带他们去参观正在使用的沼气池,彻底打消他们的疑虑。在建池过程中,他及时协调各户与施工队之间的矛盾,主动帮助联系水泥,促进了大洼村沼气池的顺利建设。

  大洼村的村容村貌整治、硬化街道和修建球场都需要用大量的水泥。村两委成员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他也不甘落后,想方设法尽力帮村里联系价格相对便宜质量又好的水泥,并出面赊水泥10吨以解村里一时之困。同时,他利用在“148”法律服务所的工作经验积极协调、参与处理村民间的纠纷,入村以来他参与化解邻里纠纷10余件。

  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可是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如何使村民持续增收仍是困扰他的最大难题。对于建设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他认为“生产发展”是首要的,没有生产发展,哪有农民的生活宽裕?可是资源匮乏给这个小山村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几经思索,他认为发展种、养殖业应该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村里只有一家专业养猪的,他就尽最大努力帮助其发展,鼓励其适时扩大规模,并且帮助其预算、设计、扩建猪舍,使其发展了11头母猪,存栏商品猪将近100头。

  通过重点帮扶,村民们的看法逐渐发生了改变。他又买来养猪技术书籍送给想搞饲养的人,并争取9000元无息贷款帮助3户农户搞饲养。目前,村里新增养猪户12家,年出栏商品猪300余头;新增养牛户1家,饲养6头西门塔尔和夏洛莱品种肉牛。在他的宣传和带动下,又有10余户准备养猪了。

  申大卫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宣传搞种植,他带头承包了荒山,种了1000棵杨树。近年来,大洼村已种植杨树200多亩、桐树40亩、核桃树50多亩,预期效益十分可观。

  “在这里可能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为乡亲们做好每一件小事,看到乡亲们满意的笑容时,我感到无比欣慰,我要扎根这里服务好‘三农’。”申大卫说。

  (申大卫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