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自去年11月27日起,本报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以24篇的系列报道,集中盘点了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开局之年的成绩和经验。可以说,转型示范,已形成共识,并深入人心。那么,转型示范,究竟路在何方,难点几何?
本报记者 孙国利 许伟涛
(一)善行善试,趟出转型示范新路
实事求是地说,转型示范,在怀川大地,真可谓蔚然成风,前景光明。而今,站在转型示范新起点上的焦作,在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之中,究竟该如何转型示范,奋发有为?
善行善试,趟出转型示范之新路。焦作人大声作答:转型示范,之于焦作而言,是历史的选择,更是现实的必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焦作的发展力,主要体现为转型力。之于焦作而言,没有转型发展,就没有科学发展,就难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转型,深度转型;示范带动,标杆引领。一句话,焦作转型示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方位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为建设美丽焦作夯实基础。
(二)煤城转型探路径,产业变绿做示范
以矿起家、因煤而兴的焦作,在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的时候,毅然把目光从地下转向地上,探索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
在此意义上,焦作的转型探索,极具标本意义:近年来,我市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让煤炭的比重从90%降到了3%,而旅游业综合收入则从零上升到12.7%。
一个绿色发展的转型示范路径,由此呈现,并渐次打开。
(三)转型示范,之于焦作,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必然
焦作,曾以“煤城”著称,也曾因煤而痛。
受长期依赖煤炭资源发展方式的制约影响,至今的焦作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特色农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旅游业仍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重……
特别是,我市产业产品结构体现为“三多三少”,即初粗产品多高附加值终端产品少,传统产品多新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致使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市工业的冲击“来得迟、走得慢、影响深”。
可以说,历史走到今天,可谓是不转型,发展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
而在实践中,焦作的转型示范,确实也曾经历了从“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现在的把“绿水青山也当作金山银山”的阶段,实现了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型。
从自然的绿色,到经济的绿色,到社会的绿色,一直到现在人心的绿色,共同构成了绿色发展的场景,体现了焦作转型示范认识的提升、思想的升华和过程的深化。
(四)智者顺起势而得之。转型示范,正是势之所在
2011年9月,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战略构想,于2012年1月获省政府批准。
从当年资源枯竭的“转型试点”,成为在转型中提升的“转型示范”。这一步,焦作迈的果敢而坚定。
因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主战略,“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新路子,不仅为焦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更是一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提升的持续延伸和继承。
(五)转型发展,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而是要转出优势,突出特色。
焦作的转型示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参考,要转变观念,敢闯敢试,敢想敢干,在逆境中找出路,在变通中找办法,在创新中求突破,努力破解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难题。要做到标准再提升,进一步拉高标杆,提升标准,充分利用经济转型示范市政策先行先试、先人一步、率先突破。
但这并不意味着,转型发展就是推倒重来。从一定意义上讲,转型必先成型,然后才是在转中提升。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要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其中,新型城镇化是引领,新型工业化是主导,新型现代化农业是迫切需要。
一年来,焦作的转型示范,带着阳光,挟着风雨,爬坡过坎,一路前行。
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中,我市着眼科学引导,着眼城乡联动,着眼产业集聚,着眼完善功能,着眼惠及民生,一步一步,踏踏实实。
新型工业化,转型示范当主导。我市一方面强调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又继续看好传统支柱产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吸引高素质外来企业落户,扶持培养本地优势企业,工业经济结构已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向高新技术含量高、设备技术先进的行业发展,着力提高高成长性产业、先导产业、文化旅游业比重,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我市全面加快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精深加工转变,提高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着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盈仓富农,强根固基。
转型做示范,路径渐清晰。焦作转型示范,必须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带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引领焦作经济走好转型“三部曲”:一是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转;二是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三是由单项推进向以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转。
(六)转型示范,方向已明,难点仍在
毋庸置疑,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焦作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作为,但在成功破题之后,又该如何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转型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提供借鉴,真正起到转型示范呢?
“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首先要注重结构调整。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实质上就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在京举行的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座谈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如是而言。他认为,焦作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对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城镇化、交通体系建设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应进一步明确对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发展的考核,这对调整优化结构、加快经济转型非常重要;应进一步抓紧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的长效机制,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互促互进,加快城镇化进程。第二要注重改善民生。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是焦作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设想和要求,建议增加对改善民生成果的指标考核,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民生改善。
“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要更新发展理念。”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说,经济转型应当抛弃“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产业”、“有什么资源就形成什么样的城市”、“先发展后治理,或者是边发展边治理”等传统思维,也要摒弃“拼土地、拼资源、拼初级劳动力”的粗放发展模式,树立比科技含量、比发展质量、比绿色水平、比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思想。
牛文元建议,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要科学编制规划,做好顶层设计;要重塑空间布局,着力打造焦作新区;特别关注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新能源、新型交通、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的引进和发展,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大力促进重化工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七)科学发展没有终点,转型示范永无止境。
专家的建议,其意至诚,其言亦明。但焦作经济发展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是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不平衡、不确定因素增多,发展环境可能进一步趋紧。我们必须以刻不容缓的状态抓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更大决心紧抓战略机遇期,努力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焦作。
而今,焦作的转型示范,已漂亮起势,只要我们力戒好高骛远,持之以恒,不断摸索,在实践中推陈出新,在转型中超越自我,在转变中为民谋利,我们相信,焦作的科学发展,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