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焦作青年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第十届“焦作市杰出(优秀)青年”
第一轮评选开始
他们的笔记
“美德少年”李鸣
一窍不得少挣二百元
团中央举行“我的中国梦”各界青年座谈交流会
87.5%公众肯定会风改进
65.8%的人确认青年受益
陈朝霞:圆梦太极
没时间玩 孩子会得“自然缺失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朝霞:圆梦太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 帆

  她,出生于太极拳名门世家,亲和、睿智,言谈自信而不张扬,练起太极拳,拳姿洒脱,亦刚亦柔,豪气中更显女性秀美。

  她,就是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河南省一级拳师、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式太极拳小架主要传承人——太极拳名家陈朝霞。

  陈朝霞,1973年生于武术之乡——温县陈家沟的一个武术世家。其父陈俊凌大师早年跟随太极拳大师陈克忠系统习拳,精于小架,长于推手。

  在父亲的熏陶下,陈朝霞自幼刻苦习拳,系统习练了陈式太极拳、器械及推手等,文武兼修,尤其精通太极拳小架,深得父亲真传,拳架纯正,剑法飘逸。

  陈朝霞从小就有一个志向——成为一名优秀的太极拳拳师。高中毕业后,她待在家中潜心研修太极拳,用她自己的话说,三年多的时间里很少出门,每天除了练拳,还要看书、练字。经过几年的专业习练,拳法和功力得到飞速提升。1992年首次参赛,就获得温县县赛女子推手及套路冠军;1994年又在国际太极拳年会暨首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锦标赛中获女子推手55公斤级以下冠军。

  1995年以来,陈朝霞无论在上班期间还是工作之余,除了习练太极拳外,还阅读了大量武术及太极拳方面的书籍,提高了自己的拳术理论水平。

  2000年1月,陈朝霞租用温县体育场的场地,办起了一家太极拳武校,开设太极套路及推手长短班,按专业水平教授喜爱武术的孩子们习练太极拳。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她的学生张海涛参加国际太极拳年会,获得重量级冠军,并在第三届、第四届永年广府太极拳年会上,获得重量级冠军及擂台争霸赛擂主;在纪念“简化太极拳五十周年暨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上,获得擂台重量级冠军。

  2006年9月,温县太极拳武术学校成立,陈朝霞被温县教育局聘请为该校太极拳主教练;2009年6月,她又与温县新宇高中合作,开办了武术特长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那些钟情太极拳的孩子们圆梦。

  多年来,经她培养的学员及收入门下的弟子,不仅拳架纯正,且都是修身健身,拳品极佳,很多学生在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优秀成绩。

  近年来,她的学生参加河南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等各级比赛,共获得各类太极拳竞赛名次300余个,其中省级以上比赛第一名26个,23人获得国家二级裁判证书,64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19人获得河南省教练员岗位证书。20余名学生被成都体院、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高校体育学院录取。

  在搞好太极拳教学的同时,陈朝霞还热心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工作,受邀为多家单位员工传授太极拳,并多次在各种太极拳大型活动中进行名家表演;2004年,她应邀赴北京,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著名歌唱家关牧村学练太极拳;2011年10月,应邀在北京2011中华武术之旅颁奖典礼上表演太极拳。

  辛勤的付出换取了丰厚的回报。陈朝霞多次被温县体育局、教育局评为“武术先进工作者”“优秀辅导教师”。去年3月,陈朝霞作为文化体育界代表成为温县第八届政协委员;今年3月,她又被温县妇联授予2012年度温县“十大女杰”荣誉称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