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本报记者 杨 帆 本报通讯员 郭增强 贾黎明
摄影/本报记者 杨 帆
今年14岁的李鸣,是孟州市南庄镇中心学校八(6)班学生。
2007年年初,还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李鸣,了解到同学王志新患脆骨症失去行动能力,只能靠双拐走路,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一度弃学的情况后,主动走进了她的生活,像知心姐姐一样每天陪在她的身边,鼓励她树立生活的勇气、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
从开始帮助王志新的那天起,李鸣上下学接送,上厕所搀扶,课余陪聊天,周末把王志新接到自己家里玩。6年过去了,她们从当年的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这中间,不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还是生病发烧、身体不适,李鸣从未间断对王志新的照顾,成了她须臾不离的“拐杖”。
在照顾王志新的2000多个日夜里,李鸣每天一大早就赶到王志新的家把她接上,或者用三轮车推着,或者搀扶着去学校。到了学校,李鸣先跑步去把两个人的书包放好,再跑回来把王志新扶上二楼的教室。刚开始时,李鸣的父母见女儿总是起早贪黑,误以为女儿贪玩。后来,当从其他同学的口中得知事情真相后,李鸣的妈妈也开始支持女儿。
晴天时,校园里常常可以看到李鸣和王志新阳光般的笑脸。而到了雨天,因为路不好走,王志新总觉得拖累李鸣而不肯上学。每逢这时,李鸣总会耐心地劝说王志新并加倍照顾她。虽然在李鸣看来,王志新和正常人一样有思想、有个性,但在有些同学眼里,王志新却因残疾常被嘲弄。这让王志新一度陷入苦恼。对此,李鸣一方面和同学沟通,一方面鼓励王志新树立信心。李鸣的关爱,使本已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王志新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去年春天,王志新因为病情反复又要手术。在送王志新去手术的路上,李鸣精心制作了一张卡片祝福她。这让王志新多了几分战胜病魔的信心,勇敢接受了治疗。
升初中后,学校离家远了,家人为王志新买了一辆小踏板电动车,从此,每天上学路上,王志新骑在电动车上,李鸣则背着书包步行在电动车旁边。
李鸣的坚持,感动了周围的很多人。如今,李鸣、王志新她们所在班级的很多同学,也都自觉行动起来,形成了和谐相处、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今年1月,李鸣被河南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联合授予第四届河南省“美德少年”称号。
(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杨帆摄)
李鸣(右)与同学王志新在自习课堂上一起学习。
李鸣(右)搀扶同学王志新上楼梯。
李鸣更新黑板报的内容。
李鸣(左)在帮助奶奶做家务。
体育课上,李鸣与同学们一起跳大绳。
李鸣(右)与同学王志新一起在自家院子里做作业。
李鸣(前右一)与同学王志新(前中)在自习课堂上向老师求教。
李鸣(左)与王志新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