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莫言之后的中国批评界
再生新牙换假牙
木卫二有点咸
中影将推出可玩儿的电影
踢足球能发电
航班“吃”上地沟油
北京国际铁人三项今秋再赛
纸质太阳能电池
吸尘器新创意
轻松打扫房间
可伸缩锂离子电池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3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言之后的中国批评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葛红兵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批评界是一个冲击。

  中国当代文学在深描中国地方生活方面,在通过深描中国地方生活和世界对话方面,进展比理论批评界快。批评界呢?理论批评界当年对鲁迅的那种做法,可能会在莫言身上重演。“文革”的时候,理论批评界把鲁迅塑造为唯一的文学神,“文革”后,情况彻底变了,但是,理论批评界呢?还是把鲁迅塑造为唯一的文学神。理论批评界这种状况,显示的是理论批评的贫弱——没有自己的基本信条。

  这种不成熟的状态在莫言身上也会表现出来。左右都会言其好,也都会言其坏,左右都会有人喜欢,也都会有人不喜欢,但是,如果批评界永远停留在这个层面,甚至有些批评家忙着改变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以前不喜欢的忙着说喜欢,以前喜欢的,自我炫耀,这些都是可笑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莫言?

  批评有三个层面:

  一、喜欢与不喜欢。因其出于个人喜好,喜欢者不证其高妙,不喜欢者也不证明其失眼。所以,当初说不喜欢莫言的批评家不必急于改变自己的立场,也不必为不喜欢他而感到难堪,即使是公认杰出的作家,我不喜欢又何妨?今天喜欢,明天不喜欢又何妨?

  二、好与坏。因其是出于功利的价值判断,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看法,说起好者与说其坏者并无出发点上的不同。“文革”中高举无产阶级专政旗帜的人说鲁迅好,“文革”后高举启蒙旗帜的人也说鲁迅好,这对认识鲁迅有意义吗?没什么大意义,只是说明鲁迅对他们都有用而已。

  三、批评真正要面对的是:莫言的小说本体研究。这是可以得到共识的。

  我已六七年不写作家作品论。原因是,在中国的批评界,似乎在个人癖好及政治倾向之外找不到一个可以对话的基本的共识平台。小说是什么?什么是在个人偏好与政治偏向之上的文学共识?没有这个,批评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喧哗。

  面对莫言:理论批评界要思考的是我们如何清理出一个小说本体论的平台,让大家对话。不要执迷于喜欢或者不喜欢,好或者坏,而要把重点放在莫言是谁?他写了什么?他怎么写的?如何提供一种关于莫言的阐释,给世界提供一个莫言的全方位的中国批评阐释?这是最重要的。

  可惜,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界似乎仍执迷于喜欢和不喜欢,好或者坏,这是批评最常讲的问题,但是,仅仅执迷于此,批评就没有出路。

  (作者是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中心主任、教授)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