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管住公车私用背后的权力
十解“中国梦”
为什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决不允许搞特权?
是不是裸官,必须说清楚
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
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 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为什么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管住公车私用背后的权力
□姜 刚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工商所长开公车前往超市购物,城管驾驶执法车接送女儿上学……媒体近期不时曝光的公车私用现象,与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相违,引发公众诟病。管住公车私用背后的权力,已成社会诉求和民意所向。

  既然是公车,顾名思义就应专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然而,基层单位违规配备、领导干部违规“享用”专车之事屡见报端,公车夜泊歌肆酒店门口、节假日现身景区等现象令人侧目,诸如此类突现出权力的骄纵,伤害着党和政府的威信。

  领导干部手中权力来自人民,理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公车问题上,是将公车用于执法、服务,还是将公车用于接送家属、外出旅游,事实上已经远远超出公车使用问题本身,已经成为检验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利益观的一面镜子。

  公车上的种种问题,根源在于特权思维和权力未能受到有效约束。笔者了解到,某些领导明知不符配备专车要求,但仍将单位用车据为己有,上级部门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规定公车不能在夜晚出入宾馆、酒店、娱乐场所,就索性将车停在僻静处之后再步行前往。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躲避了监督的“眼睛”,弱化了制度的约束力,使公车的管理规定名存实亡。

  遏制公车私用现象,就要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通过建立刚性的制度来约束权力,健全查处问责机制,尤其是细化管理规定,提升违规成本,使公务人员头上时刻悬着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使其从心理上不敢、不愿私用公车。唯有如此,才能让公车和私用逐步“脱钩”,形成清明的用车环境。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