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柏生 通讯员李骏鸣)今年春节刚过,在外打工一年多回来的武陟县谢旗营镇蒯村村民董小成就迫不及待地到县城去看房,并在新修建的武德广场对面订购了一套。“这些天,天天都看县电视台播放的‘1357’工程和‘八区’建设新闻。到县城一逛,真是大变样。县城干净了,三环路上几个大公园都建起来了,木栾新区也正在建设。现在来县城住,有城市的感觉了。”武陟县城的变化坚定了董小成到城里落户的信心。
和董小成的感觉一样,如今在武陟,一年多时间,“1357”工程和“八区”建设已经成了该县广大干部群众耳熟能详的热词。武陟的变化也令该县的干部群众以及到武陟的各界人士大为赞叹。
变化,来自于武陟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的“1357”城建工程和规划实施的“八区”建设。
去年伊始,武陟县委、县政府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要求,按照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部署,结合武陟实际,经过深入调研论证,明确将武陟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区新兴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按照区域环境承载力,对全县城乡发展进行整体科学编制规划,于去年5月份启动了现代生态之城木栾新区、活力开放之城詹店新区、舒适宜居之城老城区、新型工业之城产业集聚区、魅力文化之城嘉应观景区、和谐田园之城妙乐寺塔景区、创新创业之城陶封工业区、转型崛起之城城北重工业区等“八大功能区”建设,并将其作为全县工作的主抓手、发展的主战略强力实施。
“‘八区’建设是加快武陟转型发展的驱动力,涵盖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靓城市、做活商贸、做大旅游、做好民生等方面,融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于一体,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直观体现,蕴含着对信息化的强烈要求,体现了四化同步的内涵。”武陟县委书记常鸿告诉记者。
在“八区”建设中,该县投资19亿元在老城区实施了以“1个广场、3个入城口、5个公园、7条道路”为内容的“1357”城建工程,从科学规划到30万平方米快速和谐拆迁,到多半工程相继完工,仅用了一年时间,龙源路、詹泗路、木栾大道、获陟路等4条道路已通车,武德广场、龙兴苑、迎宾苑、仰韶公园已于今年元旦开放。五一前,剩余工程将全部建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武陟县还新修改建道路20多条,开工建设了17个新型农村社区,城镇化率达到48%,“新兴中等城市”的发展框架已经搭建起来。
“‘八区’建设,让武陟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城乡联动、协调共进;让武陟的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事业、生态保护,融成一体、统筹兼顾。‘八区’建设,也正加速武陟工业由低端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农业由传统型向特色型、文化旅游业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武陟县委副书记、县长闫小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