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林地面积十七万亩,林木覆盖率百分之二十三点九,去年林业总产值五点六四亿元
本报讯(记者杨仕智)近年来,武陟县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富裕武陟的高度出发,按照“生态强基、林业兴县、产业富民”的林业发展方略,以林业生态县建设和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以林业增效、林业增收为目标,强力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县林地面积达17万亩,经济林面积2.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3.9%,去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5.64亿元,继获得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造林绿化先进县殊荣后,近日又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光荣称号。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初具规模。该县先后实施了林业生态县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新市镇绿化等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先后完成了高速公路、詹泗路、新孟路、云台大道、旅游路等主要交通干线的造林绿化,片林建设有了量的突破、质的飞跃,滩区宜林地、平原废弃地、四旁闲置地得到了有效利用,完成了200多个行政村的围村林建设,城乡道路基本绿化,沙区耕地得到治理,田成方、林成网、点片网带合理分布的绿化格局已经形成,全县整体绿化水平迅速提升,林业生态防护效益显著增强。
——林业产业体系已具雏形。武陟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速生用材林基地12.6万亩,每年为社会提供木材25万立方米;5000余人的苗木经纪人队伍拉动林业育苗快速发展,苗木基地保持2万余亩规模,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苗木生产县;经济林结构逐步优化,引进晚秋黄梨、发农水蜜桃、薄皮核桃等新品种10余个,推广面积5000余亩,全县经济林规模达到2万亩。林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瑞丰纸业和江河纸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带动了中安木业等一批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迅速发展,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实现了木材等林产品的就地转化增值。同时,森林旅游及休闲观光、生态采摘等一批朝阳产业曙光初现,为全县林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夯实了基础。
——林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该县现有苗木专业合作社14家,经济林专业合作社8家,入社农户2000余户,经营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5%和80%以上。北郭乡绿源苗木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示范基地+社员”的运作方式,2009年创建河南泰鑫农业有限公司,在北郭乡黄河生态农业示范园流转土地近1万亩,2011年建成了占地1100亩的无公害高科技优质梨园示范基地。该合作社现有社员60人,带动周边5个自然村、600家农户,实行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包装和商标、统一产品销售服务的“四统一”管理办法。该合作社完成了“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通过生产基地的示范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标准,提升了种植水平,实现了标准化、精品化、无公害化。大虹桥乡大官庄村沙澧特晚秋黄梨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分户管理、统一经营模式,发展晚秋黄梨500余亩,由于个大、质优,市场每公斤价格高达2.5元,每亩经济收入可达8000元。
——社会化大格局已形成。该县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全民造林的工作方针,在解决群众造林苗木资金的同时,对高速公路、省道、穿田林带等重点工程实行财政补助,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形成浓厚社会氛围,许多外地公司纷纷来到武陟县投资造林。郑州圣洁林之源有限公司在大虹桥乡承包600余亩土地发展精品杂果,栽植薄皮核桃6万余株。社会力量的投入也带来了投资体制的改变,金融部门在武陟县林业生态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共发放贷款资金1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