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军)昨日下午,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百部剧目拍摄开机仪式在市会议中心圆形报告厅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陈义初,市委书记路国贤,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甘茹华出席开机仪式,并与数百名来自我市各县市区的戏曲爱好者们一起观看了第一部开拍剧目、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复排的怀梆经典传统剧目《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为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河南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省文化厅、省文化促进会去年12月启动实施了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计划用2年时间,通过传统剧目复排、剧本整理出版、相关实物征集收藏、历史求证与现状调查、影像录制等活动,探索稀有剧种的分类保护方法和传承机制建设,进而全面推进我省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开机仪式前,赵素萍、路国贤等省市领导亲切接见了怀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传承人赵玉清和怀梆经典传统剧目《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主要演职人员。
在详细了解了我市怀梆剧种的特点特色、发展现状、传承等情况后,赵素萍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稀有剧种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在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传统的稀有剧种历史悠久,唱腔独特,区域性明显,在广大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深厚的基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在稀有剧种抢救工作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她要求,通过这次拍摄活动,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保护我省的稀有剧种。稀有剧种传承人要尽己所能,培养出更多的青年演员,形成稀有剧种传承保护的氛围。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稀有剧种的保护力度,在资金和政策上大力支持,让更多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稀有剧种保护工作中来,为我省文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路国贤在开机仪式上致欢迎词。他说,近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发掘、整理和开发利用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0人;国家级非遗保护稀有剧种名录2个,省级非遗保护稀有剧种名录8个,非遗保护工作居全省前列。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百部剧目拍摄开机仪式在焦作举行,是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将全力作好配合和服务,确保拍摄工作圆满完成。同时,要以此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发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强化对代表性传承人技艺传承的督导指导,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我市优秀的地方文化。
据了解,我省目前有32个剧种进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除豫剧、越调、曲剧三大剧种外,稀有剧种数量达到29个。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