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去年,市民王先生在一次体检中被发现患有乙肝,由于当时并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他一直没有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去年3月,王先生的右上腹开始出现隐痛,并有逐渐加重的迹象且发作频繁,于是便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该院感染三科主任尚建中接诊后经过检查,决定采用“CIK”体细胞技术为他进行治疗。在利用“CIK”体细胞技术联合干扰素针治疗1年后,经检查,王先生的乙肝表面抗体呈抗HBs阳性,病愈出院。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侵袭肝脏所造成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后,令肝脏细胞表面发生改变,引起免疫系统对肝脏的袭击及破坏,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严重者可转变为肝癌。目前,治疗肝癌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而前三种具有疗程长、副作用大等缺点,生物治疗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肝病的最佳方法。其中,“CIK”体细胞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治疗乙肝的新手段。
那么,什么是“CIK”体细胞技术呢?
据尚建中介绍,“CIK”的中文译名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它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能有效清除血液中和肝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该细胞能识别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通过与肿瘤细胞接触,直接杀伤肿瘤或分泌多种抗肿瘤、抗病毒的细胞因子,抑制肿瘤生长和病毒复制。该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还能有效激活肌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患者自身抗肿瘤和抗病毒的能力。由于“CIK”体细胞来自于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会产生排斥等反应,应用起来非常安全,具有增殖速度快,抗肿瘤、抗病毒活性强,对正常细胞无毒性等优点。
目前,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三科医生在尚建中的带领下,采用“CIK”体细胞技术为100余名乙肝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取得明显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CIK”体细胞技术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并纳入医保报销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