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安全经纬 | 视觉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全面开展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治理
有奖举报
一场精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成老师的快乐晚年
加油站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启动
外出旅游安全注意八则
在创新中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老师的快乐晚年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成自安老人骑着三轮车带孩子们“兜风”。

  ←与儿孙们在一起,成自安老人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影报道

  今年春节在温县武德镇采访时,听镇党委书记闫全心讲起了该镇百岁老人成自安晚年的快乐故事,这便勾起了记者要采访这位世纪老人的欲望。

  3月23日上午,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阳光,记者走进了百岁老人成自安的家。恰逢周末,老人正和儿孙们围坐在一起谈笑着,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今年刚好100岁的成自安老人,家住武德镇西冷村,是一名离休老教师。他出生在民国初年,由于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成家也和大多数贫民家庭一样,生活拮据。初小毕业的成自安种过地、出外当过布店学徒、躲过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兵抓壮丁。

  1947年温县解放后,34岁的成自安成为西冷村小学的一名老师,吃上了国家的俸禄。在随后的40多年里,他先后在温县善台、北平皋、西水运、徐北张等村的学校工作,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直到77岁那一年光荣离休。在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成老师记忆最深刻的是在西水运小学工作的12年,当时这个小学只有一个复式班,从一年级到四年级,50多个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学校也仅有他一个老师,四个年级的语文、算术、自然等所有的课都是他一个人承担。除了教课外,他还要抽时间回家帮助老伴做农活,还要自己种菜、自己做饭吃,常常一天下来累得沾床就想睡觉。但就是这样,10多年里成老师没耽误过一节课,曾被县总工会评为劳动模范。

  1990年7月,成自安老人离开站了44年的讲台。离休后的生活是惬意的,他每天除了帮助老伴做些农活外,就是看看书和报纸,写写毛笔字,骑着车子到县城儿子家看看孙子、孙女。村里许多人都是成老师的学生,热心的成老师在村子里德高望重,街坊邻居谁家遇到婚丧嫁娶、盖房上梁这类大事,写对联、写嵌杆必定要请成老师来完成。每年临近春节,是成老师最忙的时候。进入农历腊月初十以后,每天都有人拿着红纸求他写春联,他有时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虽然忙点累点,但快乐充实着成老师的晚年生活。

  成老师的儿子“文革”前毕业于开封师院(即现在的河南大学)外语系,是温县一中的退休老教师。两个孙子分别从河南大学和吉林大学毕业,他们都有着自己满意的工作。每逢周末,儿子、儿媳带着孙子、孙媳,加上曾孙子、曾孙女,都要回到农村老家,看望独自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全家十几口人围坐在一起,开心地说,开心地笑,其乐融融。

  在旧社会过过苦日子的成自安老人,虽然是一个拿工资的公家人,不缺钱花,但他却养成了勤俭、吃苦、知足的生活习惯,不打麻将,不嗜烟酒,喜好素食。而今已经100岁的他除了耳朵有点背外,身体各方面都很健康。他每天练练毛笔字,侍弄着小菜园子,偶尔向来看望自己的人回忆一下过去的岁月,快乐而自在。

  ↑成自安老人坚持每天练毛笔字。

  ↑成自安老人与曾孙子、曾孙女一起学跳“骑马舞”。

  ↑挑水浇灌小菜园是成自安老人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成自安老人(左三)拿着政府颁发的“光荣离休”匾牌,向来看望他的镇党委书记闫全心(左一)、村党支部书记魏铁军讲述当人民教师的光荣经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