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聚力篇:怎么干?
凝心,是为了聚力。仿佛一场比赛的上下半场互相衔接一样,2011年10月,“我的岗位与温县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紧接着在全县拉开了大幕。
结对帮扶。县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县直单位负责人积极响应,40位县级领导和县直各单位负责人已先后深入基层数百次,帮助解决问题,消除矛盾隐患。
县级领导参加单位例会。县级领导列席参加单位工作例会成了惯例,各单位积极邀请分管、分包县领导列席参加本单位工作例会,提高例会质量,在更高的层面直接推动工作进展。
熟记单位职能,牢记岗位职责。各单位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单位职能和岗位职责,提炼出了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体现单位职能的语言,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
实践活动大家谈。各单位紧扣岗位与职责的主题,组织干部谈学习体会,谈工作措施,谈工作成效,把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推动工作、推动发展上来。群众在县电视台完成了县级干部的访谈和乡科级干部访谈,基层职工访谈正在播出。
“温县人精神”形象性语言征集。全县各界人士踊跃投稿,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一批老同志认真撰写文章,提炼出了“温县人精神”:大气执着温县人、自强不息温县人、博采众长温县人、敢于担当温县人。
“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我的岗位很平凡,我的工作很重要”“岗位在我身,责任在我心”……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展现了当今温县人的责任和担当。
招商引资,县级领导要联系结交1个行业龙头、500强企业或上市公司,服务好1个县内重点企业,每个乡镇每年引进超1亿元项目2个,并实行一月一督导、一月一通报机制,建立干部政绩档案,将招商引资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服务项目建设,实行产业布局统一规划、企业用地统一调配、入驻项目统一审批、财政税收统一核算、基础设施统一管理“五统一”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项目准入、企业管理、环境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产业集聚区建设联席会议、项目服务联动、领导分包负责等制度,形成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
搭建服务平台,优化软件环境。温县将规范服务、深化服务和提高工作效能作为集聚区发展的关键举措,在集聚区设立了财政、公安、工商、国土、税务、信用社等分支机构或办事窗口,大力推行“行政审批事项代办制”、“一站式窗口服务”、“25天安静生产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积极开展企业发展环境、项目施工环境整治活动,出台了《关于规范对重点服务企业行政检查行为的暂行规定》,在重点企业设立了驻企业行政监督办公室,狠抓企业周边环境治理,切实维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去年,县政府开展了2次大规模的银企对接活动,在信贷政策不断紧缩的情况下,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13亿元。
去年7月25日,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董事局首席资政金维爱在谈到他把原定落户异地的10亿元项目“瞬间挪移”温县的原因时,曾这样感慨:“是温县五大班子领导为老百姓一心一意办实事的强烈意愿感动了我,是温县丰厚的文化,尤其是一个县城庞大的水系规划、大气磅礴的未来发展规划感染了我的投资激情,所以我决定将项目易地温县。”
这个总投资达10亿元的大块头项目签约只用了12天,刷新了温县招商历史纪录。
行动,一旦有了理性支撑,就会有力而且持久。当今温县,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