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太昭
曾几何时,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结构给人留下了巨大的生活反差。如今,在沁阳,别致的新型农村社区与四周青绿的麦田互为映衬,处处呈现生态美景。
行走于沁阳城乡,一条条宽敞的马路,一幢幢别致的新型社区,一个个火热的建设场景,都见证着这里正在发生的深刻嬗变:城乡一体化,让城市和乡村愈行愈近。
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说:“按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我们将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探索走出产城融合、以城带乡、城乡共富的产城、工农、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安康的新生活。”
新生活昭示新愿景。在沁阳建设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让我们一起走进沁阳城乡社区,近距离探寻城乡一体化的路径。
路径之一: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变社区,变换的不只是楼房。
去年隆冬时节,在沁阳市王曲乡丰庆新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地上,伴随着大型机械的轰鸣,广大建设者正忙碌在工程建设一线。
住在工地附近的里村村民陈东,每天都要到工地上走一圈,他时时关注着社区建设的新变化:“新型农村社区建在家门口,这是大家盼望已久的事。到时候,俺这些庄稼汉也能像城里人那样住进水、电、天然气齐全的新社区了。”
说起新社区和自家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他细数着其中的种种对比。
陈东说,现在自己家里居住的房子虽说面积大,可是取暖、水、电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尤其是取暖做饭用的是煤,一年到头屋子里熏得黑黑的,心里总是不得劲。“今后就不一样了。新社区规划里有天然气管网,我最关心这个。”站在社区规划图前,他介绍着社区的每一处变化:“除了水、电、天然气,社区医院、幼儿园,还有社区管理中心,这些我们以前想都想不到。”
从散户居住到搬进社区,沁园办事处袁屯村村民杨福来感触颇深:“我们这儿有线电视、宽带、太阳能、天然气、电话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社区绿化这么好,就连清理垃圾这样的服务也很及时,谁能说住在新社区不高兴呢!”
“从农村到社区,不仅是居住条件这种简单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规划之初,就要把事关民生的服务和功能考虑好、解决好,让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更方便的公共服务。”沁园办事处袁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秦东红道出了新社区建设的规划理念。
路径之二:资源要素最优化
农民变市民,变换的不只是身份。
今年32岁的张艳军是柏香镇东冯桥村人,经营着一辆出租车。作为家里最重要的劳力,他根本不担心农忙。“收麦、收秋都是机器干活儿,一会儿工夫就行了,不耽误生意。”
在沁阳,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和机械化的应用,让农民很省心。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逐渐脱离土地,融入城市生活,改变着原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
“一年能够挣个两三万元。等新社区建好了,俺把土地流转出去,就能安心搞运输了。”今年59岁的王曲乡里村村民王占国,除了经营自家的4亩责任田,还是一家汽车运输公司的员工。
近年来,立足于自身工业化程度高、城乡收入差距小、空间布局紧凑、转型升级腾挪空间等有限的市情,沁阳着力破解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怎么搞、社区怎么建、钱从哪里来”等问题,促进社区建设高效推进。
建设新社区,钱从哪里来?沁阳市利用“指标漂移”“占补平衡”政策,将乡村集约腾出的土地指标,置换到城市周边,利用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土地级差效益。
该市还组建瑞源公司、丰庆村镇地产等投融资平台,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进行融资、投资。其中,瑞源公司承担了和谐家园、水岸花园2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总投资7.4亿元,整合周边11个村庄,节约土地3305.4亩。
瞄准全域一体、统筹城乡的目标,沁阳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城乡产业集聚、融合,推进城区企业向农村延伸。目前,该市有16.4万农民在工业及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上大显身手,实现了他们多年来“就业家门口”的幸福愿景。
充分就业,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2012年,沁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25元,增长13.7%。其中,来自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占70%以上。
种地的人少了,劳动力解放了,可农业效益并没有减少。沁阳是全国农机平安示范市,截至去年,该市粮食生产已实现“九连增”。
路径之三:产城融合一体化
从羡慕到自豪,变化的不只一点点。
一路走来,一个个新颖别致、布局合理的社区点缀于城市与乡镇之间,扩大着市区的面积,缩小着城乡之间的差别。
社区毗邻商贸企业,产业支撑新兴社区。城乡一体,沁阳把社区与产业园区紧紧结合在一起。
依托闻名全国的造纸机械配件基地——里村,沁阳规划建设王曲乡丰庆新城社区,整合里村、古章等附近8个村庄,可容纳1.4万人。
社区在哪建?建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沁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一刀切”,把重点放在引导上。目前,该市已开工建设丰庆新城、景和社区等9个新型农村社区,完成投资6.6亿元,全部建成后可节地6200余亩。
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这一切,不仅使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在变,而且生态居住环境也在变。
走进沁阳,放眼望去:宽敞的道路、整齐的绿化带、农业种植基地、工业厂房……深深吸上几口新鲜的空气,就理解了人们从羡慕“城里”,到“比城里还好”的自豪感从何而来。
在沁阳,虽说城镇化率已达53.81%,虽说新农村社区建设已经破题,可是人们的努力依然没有止步。
“‘十二五’末,沁阳的城镇化率将提升至60%,达到新兴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规模。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有信心早日实现。”沁阳市委副书记毛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