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军 通讯员谢长虹、刘春季) 今年年初以来,市人才交流中心共举办各类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3场。其中,现场参会单位879家,提供岗位19094个,进场求职毕业生5600余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408人,毕业生职位需求比为1∶0.3。从整体上看,招聘和求职双方呈旺盛态势,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情况供大于求,毕业生选择余地较大。
个体私营企业成为各类招聘的主体
综合第一季度参会招聘单位,个体私营企业占招聘总数的68.6%,成为招聘会上吸纳毕业生的主力军,而国有(集体)性质的单位仅占招聘总数的7.8%。
由于我市产业集聚区主体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一季度我市各产业集聚区企业人才需求量也有较大提升,在879家参会单位中,产业集聚区企业占457家,提供岗位10678个,占总提供岗位数的55.9%。据统计,产业集聚区企业招聘人才数量居前五位的行业依次为:机械制造、化工类、食品加工、建材、电子制造。
招工难导致用工待遇有所提高
“现在招工越来越难了,我们公司目前用工缺口达197人。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代表对记者说。
据了解,虽然求职毕业生和签订就业意向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但反映招工难问题的企业越来越多。市人才交流中心在对120家企业进行调查中,有用工岗位缺口的占70%。
招工难导致待遇有所提高。据了解,各类招聘企业纷纷通过改善用工条件、提高工资待遇、调整工作时间、缴纳社会保险、改善生活环境等措施来吸引高校毕业生。一些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市场平均薪酬在1800元至2500元,有些技术岗位薪酬在2500元至5000元。不少负责招聘工作的企业代表明确表示,要改善工作、生活和科研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
毕业生求职人数环比大幅增长
第一季度全市求职毕业生总人数5680余人,与去年同期环比增长32.3%,他们选择岗位主要以个体私营及中小型企业为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文秘专业毕业生成为一季度求职排名冠军。一季度求职毕业生专业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文秘类、管理类、财经类、教育类、化工类、市场营销、计算机、机械制造、电子工程、医疗卫生等专业。
此外,毕业生从事非对口专业的比例也有所上升。据统计,就业毕业生从事非对口专业比例为51%,从事非对口专业毕业生环比有所上升。这表明我市广大毕业生能够理性面对就业市场上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就业观念已明显转变,先就业、后择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趋势。
“从一季度就业情况看,就业成效明显好于往年。”市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分析,一季度人才供求较为活跃,主要是因为我市经济稳步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近年来,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增强和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全面实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机会。另外,就业渠道在不断地拓宽,除部分毕业生考研、出国留学、外出打工、报考机关事业单位和自主创业外,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