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宏星 周双林 摄影报道
3月29日,温县黄庄镇西韩村农民樊福宪在工商部门注册办理了“温县润丰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为小麦、玉米、山药、地黄、牛膝、菊花的种植及销售。由此,他也成了该县第一位家庭农场主。
流转800余亩土地,种植、销售小麦良种和玉米等粮食作物,配备几台农机具,再将租赁的厂房改造为粮仓和办公用房。这就是樊福宪和妻子殷春霞的家庭农场。
2011年9月,在邻近乡镇以收售粮食为生的樊福宪夫妇回村创业。那一年,他们承包了650亩土地,购买了两台拖拉机和一些农机具,与当地一家种业公司签订单种植小麦繁育良种。去年,在种业公司的技术指导下,夫妇俩的小麦亩产在500公斤以上,小麦良种每公斤高于市场价3角钱,平均每亩地每年能实现利润四五百元,全年纯利润近30万元。今年,樊福宪承包的土地面积增加到了807亩,小麦长势好于去年,他又投资20余万元订购了一台联合收割机和一台玉米收获机,粮食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谈及今后的打算,樊福宪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让俺信心满怀,办好家庭农场,多种粮,种好粮,同时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勤劳踏上致富路,俺要做一个幸福的农场主。
家庭农场
□背景资料
家庭农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何谓家庭农场,其定位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一般来说,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从生产实践看,家庭农场既坚持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家庭经营低、小、散问题,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集约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