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玲玲
4月1日上午9时,马村区安阳城街道的社会法官原九成正在社会法庭整理案件材料,一抬眼看到马村区法院副院长赵旭升、民二庭庭长王松带着一个大红证书,笑呵呵地走了进来——原来他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2012年度全省法院社会法庭调解标兵,区法院的主管领导来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
原九成是一位退休教师,素爱司法事业,自2009年担任马村区安阳城街道社会法庭庭长以来,他年均调解案件40起,其中三分之一都是老大难、老上访案件。经过几年的调解实践,原九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街坊邻里,谁家有解不开的疙瘩,都爱找原九成和他的社会法庭。虽然补助的经费微薄,但原九成毫不计较,并且越来越离不开他所钟爱的调解工作。2011年度,原九成被评为焦作市优秀社会法官,2012年度由于调解工作突出,又被评为全省法院社会法庭调解标兵。
安阳城街道下辖24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本难念的经,涉及村民与村委会的纠纷,更是许多人挠头的“筋疙瘩”。去年5月份,毛寨村村民张某因为村委会修路占地纠纷,拒绝缴水费,导致全村断水半个月。原九成等社会法官介入该纠纷以后,积极向办事处领导和村委会干部汇报协调,又苦口婆心做张某的思想工作,最终在断水的第十七天,了结了该纠纷,全村人又都喝上了自来水,避免了一场全村人的上访。
原九成虽然年龄大了,但因为有文化、懂法律,说话在理,办事公道,对于年轻人的婚姻家庭问题,他处理起来也是有板有眼,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石某因为怀疑妻子有外遇,要求离婚,经过原九成的几次说和,两人和好如初。经过回访,两人如今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原九成对此颇感欣慰。
像这样的家长里短,原九成和另一名常驻社会法庭的社会法官马小喜一起,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像公务人员一样,天天上班,天天处理,有时骑着自行车到村里,有时到田里,有时到果园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2012年,原九成所在的社会法庭处理案件55起,调解成功51起,没有调解成功的都明确告知当事人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
这次得到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表彰,原九成对调解工作更加上心,对解决农村矛盾纠纷更加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