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本报通讯员 杨晓峰 田书豪
村委会大院设车间?这可是件新鲜事!
4月2日,记者来到修武县周庄乡孟村一探究竟。
走进孟村村委会大院,只见大院南边有一间约50平方米的大房子,房子里有4个平台,平台上是机器和电子线圈,每个平台前都有6名妇女在忙碌着。有些机器旁边还放着台历,上面记录着她们每天的工作量。
利用休息时间,记者与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杨春霞攀谈起来。
“车间设在村委会大院,可真方便俺妇女,打工、照顾家庭两不误,不用按时按点打卡,啥时有空啥时干,福利待遇一样不少,有时晚上吃过饭还来加班,多劳多得,每月能拿到一千五六百块钱呢。”杨春霞脸上洋溢着满足。
车间为什么要放在村委会大院里?
该村村委会主任王海军说,现在县里招商力度很大,招进不少好企业。一方面,很多企业急需人手,招工却招不够;另一方面,很多留守妇女都是丈夫在外打工,自己有一定空闲时间,但由于要照顾家庭不能按时按点上班。为解决这一矛盾,县里牵头与企业沟通,把车间设在农村,孟村也和奇力新电子(河南)有限公司达成设立外包车间的意向。为此,该村专门把村委会大院里的一间大房子改造成车间,实行弹性工作制,既为留守妇女找到活干、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题,可谓一举两得。如今,该村130多名留守妇女中,已有25人在车间上班,其他人也都跃跃欲试。
企业对这样的外包车间怎么看?
奇力新电子(河南)有限公司经理谢进良告诉记者,奇力新公司是修武县2010年引进的高技术台资企业,一开始,企业招工有些“水土不服”,后来县里和企业一起想办法,在农村设立外包车间,把部分简单工段外包出去生产,员工不够的问题迎刃而解。目前,该公司已在4个村设立外包车间,员工包括外包员工在内已有400多人,基本满足了生产需要。同时,该公司鼓励有工作经验且组织能力强的员工在自己村里设立生产车间,实行弹性工作制和计件工资制,不用打卡上下班,工资报酬与产品生产质量和数量挂钩,对于产品质量高、产数多的还给奖励补贴。
这样的外包车间产品质量能保证吗?
“能!”谢进良信心满满地说,“员工上岗前都要经过正式的岗前培训,产品质量检验也非常严格,收料时抽验,进厂时检验,下一道工序还要检验,层层把关。现在,外包员工的产品优良率达到98.5%,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薪水自然水涨船高。”
谢进良表示,随着员工队伍不断壮大、技术日益成熟,该公司今年将追加投资1500万美元,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将修武建成中国最大的电感元件生产基地。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