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武陟县广袤的麦田里,碧波荡漾,极具特色的林果基地里,姹紫嫣红。
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一个个工程队或在开沟挖河,或在敷设管道,或在打井修渠……
他们只有一个目标——为冬春水利建设“黄金期”的最后一个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武陟水利人。
多年来,他们治水患、保生灵、兴农桑,代代相传,从未懈怠。
现如今,他们惠民生、靓城乡、促发展,蓝图绘就,奋力前行。
看看他们去冬今春交上的这份成绩单:完成投资2.23亿元,完成砼30万立方米、土石方233.7万立方米,投工138.3万个,新打机井973眼,清淤灌排河道102条、长134.5公里,新增节水面积11.6万亩,改善节水面积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7.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6.3万亩,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4.42万人,圆满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众所周知,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去冬农田水利建设的关键时期,该县高度重视,及早部署,两次召开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会议,部署了全县水利建设工作,明确了15项重点工程,拉开了全县水利工程建设序幕。
去冬今春,该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乡乡有重点,村村有工程,县乡村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兴修水利当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举措,及时深入基层,协调解决水利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四个”落实,即责任落实到领导,任务落实到乡村,资金落实到工程,管理落实到法人,保证了该县水利工作的有序推进。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
武陟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耕地面积70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县,近年来干旱严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近3000眼机井出水不足或接近报废,不仅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收入。
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提高农业高效发展,是水利建设的发展方向。2012年,县委、县政府结合县发改委、水利、农业、国土、财政等多家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多方争取,结合土地流转、高效农业,大面积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农业节水项目6个,总投资7420万元,建设农业节水灌溉面积11.6万亩,全面提升农业灌溉条件。
该县是全国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09~2011年)项目实施县。2012年重点县补建资金下达后,该县立即组织,确定项目村,组织实施,工程涉及三阳乡南睢村、姜毛庄、苗庄等3个行政村。目前工程已基本结束,完成投资360万元,打井70眼,敷设管道6万米,建设节水面积0.9万亩。
三阳乡、小董乡位于郇封岭贫水区,近年来,干旱少雨,50米深的机井抽不出水来,小麦灌溉时期,群众抢井争吵多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粮食增产。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争取到了2012年新增千亿斤粮食农田项目,投资1500万元,打井204眼,配套560眼,敷设地埋管道20万米,建设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
由县财政局实施的高标准良田项目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在嘉应观乡刘庄等8个村,打井220眼,配套机井360眼,敷设地埋管道18.3万米,建设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现代农业项目工程,投资760万元,打井123眼,配套机井220眼,敷设地埋管道8.3万米,建设詹店镇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
在发展地埋管道节水工程的同时,该县结合灌区发展,改善扩大引黄灌溉面积,2012年,投资800余万元,建设詹店镇新磁干渠节水改造工程,衬砌渠道5公里,改善引黄灌溉节水面积1万亩。这些节水工程的实施,逐步改善了该县的农业灌溉条件,为该县农业连年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村安全饮水是国家、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工程,2012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下达后,该县水利局高度重视,立即开展招标,同时本着“好事办好”的原则,提前召开项目村干部会议,组织学习国家有关规定,杜绝乱收费现象发生,提前作好项目开工准备。确保让群众得实惠,用的放心、安心。2012年,该县投资2460万元,为8个乡镇37个行政村,解决4.42万人饮水问题。完成打井34眼,铺埋管材65万米,12月底全部完工让项目区群众过年用上放心水。
今年,大虹桥乡郭下村在农村饮水工程施工中,干部群众齐上阵,一个月时间全部完成工程建设,是这一批工程中第一个吃上安全水、放心水的村。现在群众家里打开水笼头24小时有水,就连足不出户的老人都深切感受到国家投资水利工程带来的好处。截至目前,该县先后实施了十二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2亿元,解决171个村、20.33万人、1.5万名学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打造生态水利,为扮靓武陟城乡打造焦作水系挥毫泼墨
该县有人民胜利渠、武嘉灌渠、白马泉引黄灌渠,有着得天独厚的引黄补源灌溉条件。县委、县政府以长远发展的目光,将引水补源纳入到新城市建设和旅游规划中。2012年,该县实施了2条线路,谋划了4项工程,努力构建该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蓝图。2条线路是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和沁北引黄入焦工程。南水北调武陟受水区管线和水厂工程,是该县引水补源,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该工程总投资1.87亿元,建设供水管道长28.1公里,水厂一座。工程建成后年供水量达1200万立方米,可保证该县产业集聚区、城北工业园区及木栾新区所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居民供水,打造高标准供水体系,实现新型城市供水保障。该县负责南水北调工程的土地征迁、租赁、附着物赔付等工作,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县长闫小杏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工作。在前期征地、拆迁等工作中,县领导多次深入工地督促检查,有效促进了征地拆迁进度,保证了工程顺利施工。目前,管道建设已开工,2013年建成后通水。
引黄入焦是焦作市城区水系规划建设的重要供水工程之一,总投资2.53亿元,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涉及武陟、焦作新区。在该县境内10.4公里,沿线涉及西陶、小董、三阳三乡镇10个行政村,该县负责工程沿线征地、附着物赔偿、施工环境协调等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县领导多次督促检查有关乡镇土地征用、推青、附着物清理情况,召开协调会、推进会,一个月时间基本完成了前期工作,目前各标段已开始施工。借助该工程,该县可以实现向沁北小董、三阳贫水区供水,实现引黄灌溉和生态补源。
规划了嘉应观引黄调蓄工程,小浪底北岸灌区、西霞院灌区、白马泉引水入城4条线路在该县走向,这些工程的实施将彻底改善该县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已建成的老武嘉引黄供水工程,年实现引水400万立方米,为城区龙泉湖提供生态用水,为企业提供生产用水,回补城区地下水25平方公里。引黄入城的城区龙泉湖公园,成为城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提高了城市品位,改善了生态环境,圆满实现了引黄补源生态治理规划第一步棋,走出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发展的新举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探索出了水利工程服务经济社会的经验。
构建和谐水利,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屏障和完善的水利保障
该县南临黄河,境内有黄沁河堤防109.3公里,两大易生险区,内涝骨干河道8条,城区排涝体系不健全,隐患多,属于防汛重点县。在防汛工作中,该县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始终把加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认真执行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命令,实行了工防和人防相结合的办法,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了该县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了全县防汛安全。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该县充分认识到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防汛工作的严峻形势,立足于防大水、抗大洪、抢大险,确保安全度汛。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建立了县、乡、村组防汛责任体系,层层落实责任,抓好防汛隐患排查整改,完善各类防汛方案预案,足额储备防汛物资,积极组建防汛抢险队伍等。
中小型河流治理是现代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县紧紧抓住国家重视中小型河流治理的机遇,编制了二干排等骨干河道治理项目。二干排是该县主要排涝河道之一,是县城及周边8个乡镇的泄洪、排污的重要通道,由于二干排多年未加系统治理,特别是上游段河道,乱搭乱建、倾倒垃圾随处可见,河道杂草丛生、污水横流,不但导致河道变窄、淤积严重、排洪不畅,严重影响河道行洪,而且给城市形象带来很大负面影响。2011年以来,总投资4700余万元,分两次治理了二干排城区段和下游段。2012年,在二干排城区段治理中涉及到拆迁,任务重,困难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副书记亲自挂帅,政府副县长分片包干。县主要领导还多次到现场解决问题,各职能部门、有关乡镇分工负责,齐心协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拆迁任务,保证了工程顺利开工。同时为了彻底治理河道污染等问题,县财政拿出2000余万元,敷设二干排城区排污管道7000米,将污水直接送到污水处理厂,保证了城区河道的清洁,全面提升河道治理标准,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风景线。
黄二涝河是该县城区产业集聚区的重要排涝河道,多年未加治理,河道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关系到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县政府高度重视,县财政筹资150万元清淤整修黄二涝河,长6公里,清淤土方15万立方米,彻底解决了产业集聚区企业排水问题。
方陵、刘村提排站建于1965年,装机11台,是该县沁南封闭区的唯一排水出口,担负着20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该县防汛重点部位,2012年投资15万元对两个提排站进行了检修,保证了机组正常运行。
推进依法治水,逐步走向水资源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为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该县认真落实水法律法规,广泛宣传水法律法规。在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中,采取出动宣传车、设立咨询台、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对水法律法规进行立体式宣传,增强全民水法制观念和节水意识。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在汛期开展了“水上安全”专项执法活动,重点打击在黄河、沁河河道内非法采沙等违法行为,对驾部挖导、北郭、詹店浮桥、人民胜利渠渠首等船只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集中治理,维护了黄、沁河河道安全及全县水上安全。2012年,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该县水利局结合公安部门开展了全县取水计量设施专项整治活动。2012年以来共安装计量设施54套,其中大中型企业安装31块智能水表,其他企业安装23块机械水表,深入开展取水许可证制度,节约用水,定额用水,强化工业用水管理,逐步走向水资源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道路,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走出了积极的一步。
本报记者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贾长灵 图/文
2013年,武陟县境内实施引黄入焦、南水北调、河道治理工程、安全饮水,节水灌溉等多项重点工程,机遇难得,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该县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奋发的进取精神、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以高昂的奋斗精神,勇争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愚公杯”和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奋力推进新跨越,努力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