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李 秋
为月球车配“铠甲”,给风电设备装“叶片”,替汽车做“脸面”,帮大型设备“降温”……昭示着沁阳玻璃钢产业的荣光。
沁阳玻璃钢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近两成,拥有中国四大玻璃钢生产基地之一、中国耐腐蚀产品研制示范第一市等诸多国字号荣誉,彰显着沁阳玻璃钢产业的辉煌。
那么,曾经作为沁阳支柱产业的沁阳玻璃钢,如今发展何去何从呢?阳春三月,记者随沁阳市复合材料办公室工作人员,走访了多家玻璃钢生产企业,对沁阳市玻璃钢产业发展一探究竟。
沁阳在“十八罗汉闹中原”的年代里,曾经是十八个经济强县中最活跃、最有生机、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但曾几何时,沁阳遭遇了以玻璃钢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支柱轰然坍塌的尴尬和无奈。于是,沁阳人深藏于心的历史优越感和现实失落感同样强烈。
深藏于心的骄傲。那些年,沁阳的玻璃钢产业,闹腾的确实欢实:一大批玻璃钢企业异军突起,省内省外声名鹊起,产值名列全国四大玻璃钢生产基地之首。
“上世纪70年代,沁阳西向镇五街就成立了玻璃钢生产企业,这可谓是沁阳玻璃钢产业的发端。”沁阳市科技局副局长原祥正说,“改革开放后,沁阳以玻璃钢庭院经济为基础,形成了西向镇、紫陵镇玻璃钢产业经济带,带动着10个乡镇、90多个村的经济发展,解决了数万农业人口就业。”
锦辉风电始建于1972年,已有41年的历史。现任董事长陈海江作为第二代掌门人,从父亲陈中金手中接过董事长职位已有5年之久。陈海江说,几十年的市场洗礼之后,锦辉风电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等都是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锦辉风电生产的玻璃钢冷却塔系列产品,先后荣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第三届中国国际新技术名优产品博览会金奖,“锦辉”玻璃钢冷却塔系列及其制品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锦辉风电现主导产品风力发电机舱罩处市场领先地位,多种型号的产品获国家专利。
在沁阳,类似锦辉风电的企业不胜枚举。目前,沁阳市复合材料企业总数达280家,产品种类达1860多种,年销售额达到198.2亿元,培育了永威集团、华菱公司、锦辉风电、华美公司、白云公司、名都风电、双屿公司等一大批复合材料优秀企业。
巅峰之后是低谷。不可否认的是,沁阳玻璃钢产业的发展,是在“粗放模式下的发展”。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数量众多的沁阳玻璃钢企业,纷纷暴露出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低、质量效益低等缺点,这一主导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低谷。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除了锦辉风电、永威集团等少数几家大企业在满负荷生产外,不少中小企业都是处于半停产或有订单才生产的状态。
如此状况,原因何在?业内专家分析说,沁阳的玻璃钢企业中,手工作坊式的企业超过了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部分公司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主要还是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生产,科技含量低,利润也低。部分采用机制生产的企业也是80%的生产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机制生产只占20%。沁阳玻璃钢行业企业虽然众多,产品种类涉及领域很广,但是真正有资质和认证的企业只有五六家,如永威集团仅有一个二级防火装饰板材料生产资质,华美公司只有一个防腐施工一级资质。
横向比较,同河北、江苏等地的玻璃钢生产基地相比,沁阳玻璃钢产业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企业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产品档次低且重复生产;二是大多数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独立研发能力较差;三是缺乏系统的检验设备和手段,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可靠性不高,这严重阻碍了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
同时,部分玻璃钢企业主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把企业做强做大的意识和雄心,这也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快速发展。
压力下谋求蜕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用这样的语言描述当下的中国。他说,中国已经走出改革初期的浅滩阶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选择彼岸的到岸位置。没错,这时候的沁阳玻璃钢,也正站在河中央向着对岸张望,思考着下一步该如何落脚。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老路不能再走,“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走出一条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势在必行。
沁阳有个都氏兄弟集团,是做玻璃钢起家的。兄弟六人1984年就成立了沁阳县振中化工厂。后来举家到重庆发展,在重庆有了名都集团,是重庆颇有名气的企业集团。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名都集团在重庆要做风电叶片。
玻璃钢,过去都是做酸罐、酸槽,下水管道之类产品,要上风力发电叶片,意味着什么?这简直就是一场革命!先说利润,1吨普通玻璃钢产品,1个吨位仅卖2万元,做风电叶片1个吨位就可以卖十几万元。利润大,是因为这种产品技术含量高:几十米高的叶片竖起来,在空中长年累月呼啦啦转,不仅要保证叶片安然无恙,还要保证产品具有相当的捕风能力,这里面涉及到的是空气动力学等一系列高端知识。一句话,风电叶片是玻璃钢行业一个高技术、高效益的高端产品,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出来。
名都要做风电叶片的消息传到沁阳。沁阳当政者说,风电叶片,最好在沁北产业集聚区内做。为此,沁阳的主要领导亲自出马。之后,名都真的回来了。现在,河南名都风电有限公司在沁北产业集聚区内生产的风力发电叶片,产品的强度、捕风量、发电量都好于国外进口的同类产品。
沁阳玻璃钢产业优化升级,风电叶片的研发生产绝对具有标志性意义。以此为标杆,沁阳一些卓有远见的企业家们立志改变行业现状,纷纷引进机械缠绕、挤拉、喷涂、注射、模压等技术和设备,改变传统手工操作方式,或者避开传统的玻璃钢制品,另辟新的复合材料发展方向。由此,沁阳的复合材料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和经营的快车道,逐步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鹏翔科技拟上5套模压设备,目前已经安装了3套设备,产品直供北汽集团;华菱公司新上高精度碳纤维生产线1条和辅助加工设备3套,冷凝换热器自动成型生产线1条,碳钢换热器内防腐处理流水线及相关配套设备;名都风电新上一次成型生产40.3米长的1.5兆瓦风电叶片设备;永威集团避开传统玻璃钢制品,开发防火装饰板,目前防火装饰板年产值可达3亿元,占该公司总产值的二分之一以上,已经成为亚洲最大防火装饰板生产基地。
其实,沁阳玻璃钢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蜕变的过程。这一蜕变过程,就是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蜕变,由毛毛虫向美丽蝴蝶蜕变。这个蜕变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这个系统工程的完成,不仅需要项目,需要资本,需要环境,更离不了最为核心的元素:“人,大写的人,高素质的人。”
沁阳玻璃钢,在蜕变。其蜕变的印迹清晰可辨:从冰冻尘封到静水流深,从波澜不惊到惊涛拍岸。沁阳玻璃钢的蜕变过程痛苦而快乐,沁阳玻璃钢的蜕变结晶将丰盈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