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人们说:“南京到北京,没有怀商精。”以覃怀地区特有的四大怀药为依托的怀庆商帮所创造的怀商文化,是焦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焦作昨天的辉煌。目前,随着历史的发展,能够反映我市怀商文化遗存的东西却在逐步消失,加强保护已经迫在眉睫。近日,记者来到博爱县孝敬镇坞庄采访,发现被誉为怀商代表杜盛兴的故居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杜盛兴故居建于清朝乾隆到道光年间,至今已经有100年到200年的历史。杜盛兴祖籍山西省洪洞县,明洪武年间移居到坞庄村。明清至民国,杜盛兴的商号遍布全国,盛兴300年之久,总号就在坞庄。其中的货房是商号“总指挥机关”,掌柜、伙计都是在这里培养的,同时也作为药材加工和运转之地。杜盛兴的故居规模较大,解放后土改时房子分给了许多贫下中农。
今年80岁的杜发德住的房子就是杜盛兴的故居之一。记者看到,一幢典型的北方明清民居,封闭式的住宅,墙体厚重,屋顶线条粗犷而屋檐花雕精美,看上去既显拘束又稳重严谨。相邻的杜绪中老人的家是杜盛兴家的秀女楼,上下两层,虽然因年久失修显得破旧,但从房子的外形上,就可以看出当时兴盛时期的雍容华贵。虽然坞庄的古建筑已经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但至今仍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其拆除或改建不受约束。杜盛兴的三进院繁华不复,诸如此类残存的历史遗迹在逐渐消失。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村民自发翻盖新房和镇、村有规模地组织拆旧换新,使老房子难以保存。这让许多专家唏嘘不已。
对怀商有多年研究的原市政协委员宋宝塘说,怀商的大本营覃怀地区,位于山西、河南两省的交界处,与晋商山水相连,也是晋商挺进中原的第一站。明朝时的山西洪洞县向河南怀庆府一带的移民,使许多优秀晋商和具有晋商文化传统的人直接入住覃怀地区,为覃怀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而怀商也能从晋商的经营之道中借鉴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就成了怀商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也使怀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在明清时期的商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古代河南商人的核心和骨干力量。
“怀商的最大特点就是诚信经营,精打细算,而创新经营方式,更使怀商创造了许多商业神话。杜盛兴商号以经营四大怀药起家,除主营四大怀药外,还兼营麝香、朱砂、黄芪、党参等药材,当时杜盛兴的名字排在全国各药商的第一位。清朝时,杜盛兴在北京设立覃怀会馆,相当于如今的驻京办事处,当时整个河南省在北京还没有设立一个办事处,杜盛兴的驻京办事处,就相当于当时整个河南省的驻京办事处。”
焦作师专覃怀文化研究所所长程峰说:“在著名怀商杜盛兴的故里,为后人留下点文化遗存是我们的责任。怀商是古代河南商人的骨干力量,坞庄是怀商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代商人的经营理念对今天河南商业的发展有启迪作用。这些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是见证怀商在此兴盛的珍贵‘照片’,其历史文化内涵和高超建筑艺术堪称一绝。”
程峰认为,新农村建设和文物保护并不矛盾,因为新农村建设也包括文化建设,对古文化的保护也是其中内容之一,关键是相关的规划应将古文化作为一项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妥善安排,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