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部分网友认为,门票支出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旅游热情,游客是景区的“活名片”,若以眼前的门票“小树”而失去了旅游业深度开发的“森林”,最终受伤的还是景区,疯狂涨价要三思。
面对景区直接或变相的涨价,网友纷纷感叹“玩不起”了。中国旅游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89.2%的网友认为景区门票太贵,门票支出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旅游热情。
早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决遏制游览参观景点门票价格相互攀比、过快上涨,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游览参观点实行免费开放或低票价。然而,两年过去了各景区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涨价,凭什么?景区维护及管理成本上涨?笔者认为这个理由不成立。首先,相当部分景区是天然形成的,即使对其增加设施和日常维修,往年的门票收入积累也绰绰有余。比如,云南石林风景区近3年来的门票收入就超过9亿元,但日常资源保护经费只占7%。此外有媒体报料,绝大部分景区都将门票价格上涨的收益挪用了。
笔者认为,国内部分旅游景区涨价之风大肆盛行,是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的结果。然而,提高景区门票价格并不代表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成熟,而恰恰说明了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和短板。其实,发展旅游景区不能一味向“钱”看,久而久之便会失去人气和民心。“与民争利”不如“让利于民”,各地景区应在现有门票不上涨的基础上,适当下浮或减免门票,完善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在景区服务上下大功夫,并努力拉长产业链条。唯此,我国的旅游业才能健康发展,不断壮大。
游客是景区的活名片,是最好的宣传工具。如果因为眼前的一棵“小树”而失去了旅游业深度开发的“森林”,那最终受伤的必然是景区自己。疯狂涨价,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