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过去俺是跑运输的,后来转行干起林业。”4月2日,记者在温县黄河滩速生林基地采访时,丰核农林合作社董事长崔广军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3000多亩速生杨长势喜人,林下种的是丹参等名贵药材。
崔广军早年跑运输,靠诚实、勤奋发了家。睿智的崔广军敏锐地看到了发展林业的美好前景,前几年,他从当地群众手中承包黄河滩地栽种速生杨。后来,他又联合20多名群众,成立了丰核农林合作社,种植速生杨3000亩、核桃树1800亩。
“为啥转行发展林业?”记者不解地问。
“一是为生态,二是为赚钱。”崔广军说。
速生杨生长周期长,一般要七八年轮伐一次,为增加收入,崔广军他们就发展林下经济,种花生、大豆、药材等。他指着眼前的一片林下丹参说:“一亩丹参每年能增收6000多元。”
在丰核农林合作社薄皮核桃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新栽植的500亩核桃树苗上套着整齐的塑料套,一些社员正在给核桃树苗浇水。崔广军说:“俺这个合作社如今共种植薄皮核桃树1800亩,每亩按产核桃250公斤、1公斤40元算,一亩年收入1万元,1800亩每年收入就是1800万元。”
陪同采访的温县林业局纪检书记李海建说:“去年以来,温县滩区新发展薄皮核桃树5000多亩,目前是豫北地区最大的薄皮核桃种植基地。前些年,一亩滩地承包费五六十元没有要;如今,一年滩地承包费六七百元抢着承包。再过几年,黄河滩‘绿色银行’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会更好。”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