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中华经典,羞为中国人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上海人均8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犹太人64本,全世界最高。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除去学生教科书,中国人年读书不到一本。面对以上数字和事实,我们实在是骄傲不起来啊!
198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75位诺贝尔奖得主围绕着“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议题展开讨论时,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汲取两千多年前至圣先师孔子的慧。”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2007年4月9日,当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北京挂牌时,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已达64个国家和地区,学校300多所了。作为中国人,我们在羞愧中也感到了理所当然的骄傲。
北京师范大学韩军教授曾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文。文中写到,他在全国中小学作了300场关于学习传统文化的报告,每次都调查与会的老师,有谁通读过《大学》、《论语》、《中庸》和《孟子》这些代表中国文化基本基因的典籍,答案是一个也没有。
为国家,为自己,早读经典,多读经典
北大孔庆东教授的意见是,真正有价值的书,古今中外,有50本也就够了。这50本是根、是源。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所有的叫人学好的书,小说、诗歌、散文、词赋,都有健康的价值观在里面,都有对经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中华文化是地球上唯一仅存的5000年传承不息的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对中国人来说,先秦诸子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孙子、荀子等就属于孔庆东教授说的“50本”之内的书,这些书是打精神根基的。
让经典浸润人生,要利用13岁前的最佳记忆期。这时候的记忆是石头上刻字,错过了这一时期,就是沙盘上写字。以后再弥补,代价就大了。读经典要狠抓童子功。不然,当汉文化大踏步走出国门的时候,我们中国人的后代却看不懂自己祖先的文字怎么行呢?
让我们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吧!
经典要我们更新理念;经典要我们懂得变革;经典教我们推功揽过;经典给我们行政智慧;经典要我们好学善用;经典要我们坦荡无私;经典教我们学会和谐;经典要我们胸怀天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请听听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发行的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后所附的编者致家长的一段话罢——让我们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吧!因为那里面有“天下为公”的理念,“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境界,“高山流水”般的友谊等宝贵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