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张建忠、李华军)近日,在司法诉讼联络员张春才和民调员刘海的耐心调解下,西向镇的刘英与王晓梅之间的纠纷终于被成功调解。王晓梅最终作出让步,两家重归于好。据了解,这是我市诉讼联络员、民调员调解的第78起民事纠纷。
为最大限度方便农民诉讼,去年以来,市法院在全市329个行政村设立了150个便民诉讼联络点,聘请当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在村内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诉讼联络员和民调员,负责解释农民的诉讼疑难问题、代收代拟诉状及代办相关手续。截至今年2月,辖区的150名诉讼联络员共代收诉讼材料78份,代拟诉状39份,为群众提供诉讼咨询1200多人次。联络员在进行调解的同时及时将诉讼纠纷反馈到法庭;法庭则根据当事人或联络调解员的预约,及时派法官上门立案、办案。
巡回法庭、便民诉讼联络点和诉讼联络员织就了便民诉讼的联络网,把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巡回法庭共上门立案178件,巡回审理案件156起,在田间、地头开庭89件,基层诉讼联络员调解纠纷78起。
西向镇王村的诉讼联络员李清林深有感触地说:“农村的矛盾纠纷大多是由小事引起的。这些小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很可能激化。老百姓其实都不愿打官司,有了巡回法庭和便民诉讼联络点,一些纠纷在家门口就得到调解,邻里间的矛盾也能及时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