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她的名字寄托了父母的希望,希望她有鸿鹄之志,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她的人如其名一样寄托了市中医院领导的期盼,希望她能发挥专长,在我市的中医事业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她,就是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李凌云,日前被评为我市第三批中青年名中医。
书香门第走出女中医
谈及她当初为何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时,李凌云坦率地说:“我生活在一个书香家庭,爸爸、哥哥、姐姐都是教师,耳濡目染,我的理想也是当一名人民教师,不过在我填报大学志愿时,家人却提出让我学医。”最终,她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听从家人的建议,报考了河南中医学院,开启了她的中医事业。
尽管之前没有接触过中医,但是受益于小时候饱览群书,她很快就在学习中医文化中如鱼得水。上学期间,她几乎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87年,李凌云从河南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市中医院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女中医。
术有专攻造福患者
26年来,李凌云一直在市中医院脑病科工作,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脑血管病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由于医术高明,我市不少患者都是慕名到该院找她就诊。
去年,年近七旬的马大爷因脑出血被送到市中医院脑病科抢救,李凌云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不仅让马大爷顺利度过危险期,还让他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在李凌云接诊的患者中,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
据李凌云介绍,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在中医学上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就是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清或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由于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同心脏病、癌症并列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为了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多年来李凌云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使在节假日,她也要到病房看一看才放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其中,《分期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和《电针治疗吞咽困难》获得了焦作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并出版了著作《实用中西医脑血管病学》。
带领团队攀登高峰
在市中医院,脑病科是省级重点学科,也是该院的拳头科室。作为河南省中医脑病重点专科的学术带头人,李凌云带领她的团队不断攀登医学高峰。
在该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科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并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最值得一提的是,该科在结合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研制出纯中药制剂——化痰定眩颗粒,对治疗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晕车晕船、美尼尔氏综合征效果显著。
更值得庆贺的是,去年,在她的努力下,该科成功获批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创建单位。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几年里,李凌云将带领她的团队冲击国家级重点专科,这在我市中医事业上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
“建设国家级重点专科,是提高医院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也是打造‘名院’的重要一环,作为脑病学科的带头人,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感到身上的压力很大,但我会竭尽全力,带领我的团队向国家级重点专科迈进。”李凌云在采访临近结束时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