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江河纸业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斯美特食品公司被评为中国粮油百强企业,全市首个家庭农场——焦作田歌家庭农场在武陟县注册成立……去年以来,武陟县按照做优农业的总体思路和部署,围绕由高产向高效转变、农产品向工业产品转化、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型和农民由村庄向社区转移的“四个转”,抓好农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培育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项重点工作,以此推进农业转型、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目前,该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68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2012年,该县规模以上农产品企业总产值达100.7亿元,营业收入87.36亿元,实现利税6.95亿元。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该县重点围绕“果蔬稻藕”四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土地依法流转,切实加快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步伐。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呈现出了“覆盖领域广、服务区域大、合作层次高、服务内容新”等特点,经营范围涉及种植、饲养、加工等多个领域,带动了瓜果菜、粮棉油、肉蛋奶等多个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了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形成了“一村一品、百村百业”的良好局面。2012年,该县新建杂果基地6120亩、水景莲藕基地5050亩,新种植温室大棚蔬菜2万亩,发展优质水稻10万亩;农民合作社达508家,带动农户7.1万户。
加快龙头企业培育步伐。该县以粮食、畜牧、林纸、怀药等主导产业为重点,鼓励支持现有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膨胀企业规模,争创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该县依据现有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规划发展了面品、肉品、中药材、林产品、果蔬和米品六大产业化集群,培育了一批品牌优、技术创新能力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和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企业集团。形成了以斯美特食品、怀府麒麟面业、正龙面粉、龙源冷冻食品、金米郎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面品加工产业链条;以恒康肉类食品、康利达食品、粤禽农牧、旭瑞鸭业等企业为龙头的肉品加工产业链条;以百疗、怀庆辅仁药业、康福源、永盛等企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产业链条;以江河纸业、瑞丰纸业、华丰纸业等企业为龙头的林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以喜来多食品、武怀食品、益群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果蔬加工产业链条;以菡香绿色稻米合作社、予民生态稻米合作社、詹店精米加工厂等为依托的稻米加工产业链条。这六大产业链条的培育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初级农产品的就地转化增值,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该县投资近3000万元,经过公开招标,精心筛选,聘请泛华集团、北京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全国知名机构编制了城乡发展整体规划、城市建设详规、城市新区设计、旅游产业规划等,形成了一整套覆盖全县、城乡一体,相对
完整、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初步搭建了“一个中心(县城)、一个副中心(詹店新区)、十个新市镇(中心镇)、若干个新型农村社区”的新型城镇化架构;与北京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合作,正在抓紧编制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本着“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社区规划与产业规划同步、产业与就业互动”的原则,率先启动了“八区”周边的新型社区建设;依托新市镇及时跟进第二批新型社区建设;对位置偏远的村,依托基础较好的中心村建设新社区,逐步进行合并,形成了梯次跟进、整体发展的格局。产业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在具体实践中,该县采取城镇带动型、工业带动型、旅游带动型、现代农业带动型和强村带动型的五种类型,对每一个新型农村社区都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产业支撑,保证社区群众有活干、有钱赚和能致富。目前,该县已开工建设了西滑封中心社区、谢旗营中心社区等17个新型农村社区,投入资金3.8亿元,建设住宅楼70栋,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冯振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