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近年来, 解放区针对社区居民多、城镇人口集中度大的特点,积极探索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融入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以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为切入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在破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全面提升社区民主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一、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廉政组织建设
该区一是建立健全由社区党工委牵头,街道纪工委、社区监督委员会、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代表参加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作,研究协调工作任务的落实处理。二是聘请行风监督员和民主监督员,开展监督评议活动,受理群众反映社区存在的问题,监督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三是建立社区与辖区单位、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联动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建立和完善廉政教育机制,营造崇廉尚廉氛围
该区一是加强对社区党员干部党性党风、理想信念、政策法规教育,举办财经管理、法律知识培训班,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二是开展示范和警示教育,除组织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等到各类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外,还利用社区党员活动电教室播放“以案说纪”等内容的专题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以廉政文化“六进”活动为载体,以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三、建立和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推进社区民主管理
该区一是制度保廉。把制度建设作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着力点,制定完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制度》等制度,全面推行社区干部勤廉双述、民主评议、离任审计、居民质询等工作,形成靠制度管人、靠制度束权、靠制度理事的良性制度体系。二是监委会督廉。发挥监督委员会的职能,有效整合社区民主理财小组、“阳光议事会”、居务公开监督小组、党风廉政监督员等监督力量,监督社区“三资”管理。创建“党风廉政社情民意”工作室,收集社情民意,倾听居民心声,进一步畅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渠道,实现居民对社区公益事业和社会事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三是公开晒廉。把居务公开作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敏感点,实现“阳光政务”。 组建社区“三公开”领导小组,全面推行社区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制度,保证居务公开规范化、常态化,真正做到“阳光操作”。将岗位权力风险防控工作延伸到社区,突出抓好社区人、财、物、重点岗位和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监管,明确基层干部权限、职责及民主议事程序,有效规范基层干部用权行为。
四、建立和完善便民服务机制,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该区一是实施“勤廉为民”工程。构建以区级为龙头、街道为骨干、社区为基础的三级服务网络,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管理服务,通过“集中办公、规范操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把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廉租房配租等群众申办的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社区服务中心办理。面向困难群众提供社区保障和救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辖区孤残、空巢老人提供服务,把关爱城乡贫困人口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服务机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提供差别服务,覆盖社区所有群体。开展“察民情、访真情、献爱心”民情大走访活动,了解社情民意,把每个家庭的情况都纳入“爱民信息库”,进一步深化“连心工程”、“送温暖”等活动,帮助城乡贫困人口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打造如“银龄茶坊”、“小学生四点半课堂”、“道德法庭”一样的服务品牌,以品牌创建带动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三是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不断改进信访举报方法,健全完善信访举报工作制度,畅通诉求渠道,完善排查机制,健全调解体系,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信访调解等服务,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四是推行社区网格管理服务机制。结合各社区实际,将社区隔断成一个个富有特色的小网格,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每个网格内配备社区民意收集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明确责任,通过记民情日记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承诺办结制,初步形成了网格管理员—社区—街道—区四级为民服务网络。当网格内出现问题,社区网格管理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处理,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灯不亮、路不平、排水不畅等民生问题,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环境优美”的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