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中国式过马路”在我市各个路口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也埋下了安全隐患。本报发出《中国式过马路“元芳,你怎么看”》征集令后,读者纷纷致电本报编辑部,就如何治理“中国式过马路”、优化我市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罚款,让他知道啥是心疼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北京、杭州、郑州等地均已对闯红灯的行人开始罚款。我看这就很好。罚款,就是要这些人知道啥是心疼。”4月15日8时许,家住新区文苑街道南李万村的范先生第一个拨通了本报热线电话。
在范先生看来,行人闯红灯就是违法行为,违法了就应受到相应的处罚,这才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行人闯红灯看似小事,交通危害却很大。”范先生说,行人闯红灯时,正是其他方向车辆的通行时间,极易造成交通事故,特别会给行人自身带来严重危害。
“焦作退伍兵”在本报企业QQ中说,外地执法部门对行人闯红灯开始罚款,说明了罚款的法律依据和执法程序的可行性。对此,我市交警可以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对带头闯红灯的行人进行罚款,刹刹“中国式过马路”这股风。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可参考整治酒驾的处理方式。酒驾过去管理得松,酒驾现象就多而且危害就大,现在加大了对酒驾的处罚力度,这种现象就少多了。对闯红灯的行人也可采取重罚,严肃执法程序,这样就能使其重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人参与到交通环境中,就必须遵守相关的交通法规。”“焦作小李飞刀”说。
曝光,让他明白啥是丢人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除了罚款,还有一些读者建议对闯红灯的行人进行曝光,让其知道什么是丢人。
“让闯红灯的行人站在路口像交警一样执勤,不仅可以解决路口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还可以让其好好接受一下教育。”在我市一汽车4S店工作的悦晓娟说。
“不论行人还是机动车,闯红灯肯定是不对的,都应受到处罚。”市建设路物资城一商店店员陈女士说,“其实,人人都知道闯红灯不对,但又认为闯红灯的人多不好处罚就肆无忌惮。我们不妨让闯红灯的行人丢丢面子,每天在报纸上通过照片让闯红灯的人‘露露脸’。”
读者陈女士说:“交警发现闯红灯的行人后,可以要求其单位或社区负责人前来领人,也可将其闯红灯的信息反馈给所在单位或社区,在其工作或生活的圈子里晒晒他的糗事。”
教育,让他懂得咋样走路
市工业路一干洗店员工张女士说:“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更应加强在社区、学校的交通宣传教育,这样才能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规范交通行为。”
就职于我市某医院的刘现芳说:“发动一些义工进入社区,走家入户宣传行人闯红灯的危害性,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对改善交通环境会有好处。”
“有的路口红灯时间太长,行人过马路也不容易,但闯红灯肯定是不对的。我希望交警能调整路口的红绿灯时间,真要发现有人闯红灯了,应以批评教育为主。”读者张女士说。
此外,还有读者建议在红绿灯路口行人过马路的地方设置栏杆,红灯的时候把栏杆放下来,绿灯时收起栏杆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