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帆
本报通讯员 张 娟
4月14日,孟州市化工镇西孟港村村民李晓娜3时便起床了,简单梳洗后,就骑着电动自行车往位于孟州城区的博农牛奶直营店赶,因为博农牛奶公司的送奶车会在4时准时到达。李晓娜一天的忙碌,就围着接奶、送奶、宣传展开,等到晚上回家,多半已经22时了。
这种早出晚归的生活,不满30岁的李晓娜已经持续了5年。
2006年的五一,李晓娜与相爱了几年的邻村小伙儿李小平喜结连理。由于家境不好,婆家盖房时欠下1万多元的外账,最后家里连装门的钱都拿不出来。结婚那天,丈夫家的门框上只挂着一个半截绣花门帘。
西孟港村的主要产业是花生加工,村里许多农户靠加工花生走上了致富路。为了让婆家尽快脱贫,结婚当年秋天,李晓娜拿出了自己结婚时收到的3000元礼金,买了一台花生剥壳机,与婆婆、丈夫干起了打花生的生意。
打花生季节性强,主要在冬闲时才有活干。空闲时候,李晓娜还打过零工、卖过包子。2008年春天,她听说博农牛奶在招送奶工,经过了解后,便报名加入了送奶工的行列。2010年秋天,她让婆婆替自己送奶,自己却搭顺路车到山西买了3.5万公斤苹果。那年冬天,她是前半天送奶,后半天走乡串村卖苹果。到开春后,苹果全部卖完,她净赚了近3万元。
可是,正当一家人高高兴兴过日子时,她的公爹却因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虽然经过治疗捡回了一条命,却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连续3年的后期治疗,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面对此景,李晓娜没有被吓倒。由于跑长途运输的丈夫经常跟车外出,婆婆身体又不太好,李晓娜除了每天送奶外,还承担了照顾公爹的重任,直到公爹去世。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2年9月,李晓娜的婆婆又突发心梗,抢救费、安放支架费共花去八九万元,出院后每年的维护费也得1万多元,这让一家人再次陷入困境。可是,李晓娜仍然坚强面对。今年3月12日,李晓娜的直营店也开业了。现在,她每月有近4000元的收入。
谈起这些年的艰辛经历,李晓娜坚定地说:“做人要有爱心,做事要有恒心,只要能吃苦,只要能坚持,再大的困难也能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