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庄严承诺,充分展示了我们党从严治党、执政为民的决心。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切实践行为民宗旨,大力弘扬务实作风,始终保持清廉本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一、强化大局意识,在保障发展中夯实作风。在艰巨的发展任务和严峻的竞争形势面前,山阳区提出了“务实重干、加快转型” 的工作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光荣使命,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强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加快转型,推动发展,作风是保障,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弘扬务实重干之风,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监督执行八项规定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经常性任务,把好关、执好纪、问好责,不定期开展暗访、抽查活动,以严明的纪律推动八项规定的落实,督促各级机关和党员干部改进作风,对违反规定的要责令整改,对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二、强化宗旨意识,在维护民利中历练作风。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强化宗旨意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作风建设的根本标准。一是要深入基层,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认真检查各项民生工作的落实情况。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纠风治乱工作力度,着力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围绕群众反映强烈、高度关注的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三是要坚持关注民生、保障民利,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积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认真受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举报问题,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三、强化服务意识,在环境优化中转变作风。要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职责,进一步优化重大投资项目和循环产业集聚区发展环境。一是抓承诺兑现。持续抓好涉企职能部门承诺践诺活动,不走形式、不搞花样,把承诺的对象放在职能部门的重点科室和服务窗口上,把承诺的内容集中放在审批环节、办理时限和工作效率上。二是抓项目督导。建立项目进度跟踪问效机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郑城际铁路工程以及全区重点项目实施跟踪督导,有效解决项目审批难、进地难、开工难、验收难的问题。三是抓民主测评。加强对涉企职能部门重点科室的测评,全面掌握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服务企业的实际情况。四是抓明察暗访。进一步加强作风和效能建设的监督检查,认真开展纪律作风整顿专项活动,强化效能问责,着力治理“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着力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切实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
四、强化创新意识,在制度建设中提升作风。落实八项规定,不仅要严格执行纪律,还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机制。坚持把作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责任考核和追究力度,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更好地担负起作风建设的组织领导责任。二是完善宣教引导机制。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章党纪和从政道德教育,评选“勤廉榜样”,弘扬社会新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能力。三是创新办案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案件证据评审制度,强化证据的规范性和证据链的证明力,提升案件查办的质量;探索建立案件异地交办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办案力量,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办案能力。四是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全面推进区委、区政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建立“三卡三谈”制度,对轻微违纪问题,下发“提醒卡”“诫勉卡”和“纠错卡”,实施预警措施,实行超前防范;规范制度廉评工作,提高制度科学性,降低制度廉政风险;开展农村“三资”专项清查活动,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用权行为的监督。
五、强化责任意识,在队伍建设中锻造作风。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的纪检监察队伍。一是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学四廉”活动,引导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二是抓住能力建设这个关键,继续抓好“纪检监察大讲堂”活动,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科学履职的能力和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化水平。三是抓住组织建设这个基础,采取选派纪(工)委书记(纪检组长)到区纪委上派锻炼、短期挂职等形式,提高派驻(出)机构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能力。四是抓住作风建设这个重点,扎实开展系统内干部作风建设,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督促指导和评价激励机制,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内生动力和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