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
杨法谊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是立足本职、敬业奉献的模范,是践行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典型,是为民、务实、清廉的标兵,他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一名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杨法谊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生动诠释了“硬骨头精神”的深刻内涵。“硬骨头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某步兵团六连官兵在长期革命战争和部队建设实践中铸就的荣誉,表现为“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江泽民同志曾经对“硬骨头精神”作了高度概括,“硬骨头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决不低头,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直至夺取胜利”。《光明日报》在对杨法谊同志的先进事迹做报道时,就总结为“精神硬骨头”。杨法谊同志过硬的政治思想、过硬的业务水平、过硬的工作作风,是新时期“硬骨头精神”在基层干部中的具体实践。
杨法谊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集中体现了“把工作当做事业干”的精神境界。 “小事易做、做精不易”,“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每个干部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一份工作,但对待工作的态度却有差异。有的干部仅仅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工具,抱着一种敷衍应付的态度;有的干部把工作当做一种表演,只做虚功,不求实效;有的干部把工作当做事业干,充满激情,勤奋扎实,兢兢业业,倾心尽力。杨法谊同志就是“把工作当做事业干”的干部,他立足本职、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把粮食高产创建做成了修武的品牌、行业的样板。
杨法谊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充分体现了修武人民的精神风貌。我们修武人民有着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优良传统。早在七、八十年代,修武人民就战天斗地修建修陵公路,形成了现在的人文景观叠彩洞。近一个时期,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全县上下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集全县之力,“千军万马”战云台,把云台山从一个不知名的区域性景区建设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精品景区,创造了全国瞩目的“云台山速度”、“云台山效应”;为了拉长工业短腿,我县在短短几年内强力开发产业集聚区,使修武产业集聚区从全省最小发展成为全省投资者满意和全市发展速度快产业集聚区。正是在修武的繁荣发展中,孕育形成了这些新的时代精神。杨法谊同志作为在我县成长起来的普通干部,他的精神就是修武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杨法谊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全面展示了尽责求效的具体要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里说的是一种责任;“位卑未敢忘忧国”,体现的也是一种责任。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关系事业的兴衰成败。杨法谊同志从事的是普通的工作,但是他从来不小看他做的每一件事,积极主动、全力以赴地完成每一件小事,付出了不普通的坚持和努力;他坚守的是平凡的岗位,但是他始终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和贡献。在杨法谊同志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注重工作成效的效率意识,他的精神就是尽责求效在具体工作中的践行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