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聚焦
编者按
这是一片活力四射、产业资源集聚的高地。
这是一方承载希望、成就非凡梦想的沃土。
这里曾先后荣获“中国中小城市区域带动能力百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中国金融生态市”等多项荣誉,连续六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
这里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南省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创新型示范产业集聚区”,中原内配、金山化工、隆丰皮草3家企业入围2013年度河南省“百强企业”。
数据显示:2012年,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居全省第四位;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2亿元,居全省第十位;实现税收4.2亿元,对孟州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5%。
2013年,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力争实现装备制造产业产值250亿元、生物化工产业产值180亿元,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力争到2016年年底,建成“千亿园区”。
近日,记者来到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走在平坦的集聚区大道上,看着四周整齐的标准化厂房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深深感受到孟州发展的勃勃生机。
A
突出集聚集约 打造一流平台
孟州市坚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战场,集中全市资金、人力等要素资源,加大饱和投入,促进了集聚区快速壮大。
坚持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孟州产业集聚区坚持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集聚区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发展动力。孟州市政府每年安排的财政科技经费增幅都高于财政收入增幅,2012年科技经费达到3800万元。在政府投入的引导下,企业自主创新明显增强,科技投入迅速增加。中原内配公司在美国、英国、德国成立了三大海外研发中心,吸引了30余名原来在福特、通用等知名企业就职的博士、高级工程师加盟,每年投入汽缸套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6.3%,累计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730余项。
高端编制规划,提升目标定位。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的要求,孟州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聘请苏州规划院编制了产业区发展规划,确定了三期发展目标。其中一期建成区11.7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300亿的目标已顺利实现;二期目标建成区面积21.6平方公里,到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创成国家经济开发区;三期目标到2020年建成区35.6平方公里,跻身国家高新区行列。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集聚。以集中、集约、集群为方向,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探索“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对现有布局、项目用地进行了全方位优化。2009年以来,集聚区以“区中园”模式,规划实施了9.8平方公里的汽车装备制造、5.5平方公里的生物化工两大园区。又以“园中园”模式规划建设了中原内配汽车配件产业园、广济生物产业园等特色园区。
强化资本运作,完善基础设施。孟州产业集聚区成立了注册资金5亿元的投资开发公司,通过“百亿城乡建设筹资计划”、土地质押、BT、BOT等方式,累计为集聚区建设筹集资金20.4亿元。仅2012年,区内开工建设的基础设施达到24项,总投资15.8亿元。
B
坚持招大引强 壮大产业集群
孟州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举求多效”的重要抓手,积极创新招商举措,优化招商平台,推动了主导产业由小转大、由优转强。
坚持实施专业招商。集聚区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纵向链接、侧向配套”,研究编制了产业链招商图谱,成立了招商小组,瞄准央企、国内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进行上门招商。在制造产业基地招商过程中,孟州市委书记魏超杰,孟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年先后8次赴上海进行跟踪谈判,靠诚信、诚意感动了客商,促成了项目顺利落地;在汽车装备产业发展过程中,围绕产业上下游的“补链、建链、强链”,先后引进实施了英国GKN大口径汽缸套、格林沃特企业尾气净化器、三丽电动车、嘉陵产业园等项目32个。
完善政策招商。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要求全市所有招商重点项目入驻集聚区,并拿出500万元进行重奖。
创新推行“飞地经济”。出台了“园区共建、利益共享”激励政策,每个乡镇每年向集聚区入驻两个亿元以上项目,对入驻园区的项目按照乡镇80%、产业区10%、所在地10%的比例税收分成,既摆脱了税收的属地束缚,也促进了集约节约用地。
打造完善招商平台。为给现有企业打通快捷高效的国际市场通道,吸引更多外向型关联企业入驻,孟州市投资15亿元建设了河南德众公共保税中心。这一举措不仅使集聚区率先拥有了“省级高新区”、“保税中心”两大金字招牌,仅去年一年,前来考察并落户的外商中,10亿元的项目达到9个,创历年之最。
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孟州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费用,支持企业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扩展开放领域,加快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中原内配通过与康明斯的合作,成功进入康明斯的全球采购系统,占其年采购量的95%以上,通过与GKN合作成功开辟了欧洲市场。广济药业核黄素行销45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国内市场90%、国际市场40%的份额,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
C
做优城市平台 产城协调发展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牢牢抓住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环节,确立了“打造30万人口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着力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同步演变。
规划城市新区,促进融合发展。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沪取经,在城区与产业区结合部规划了9.2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在区内规划综合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生态居住、产业研发五大组团,不仅为孟州建设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夯实了基础,又携手周边,合力发展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
在城市建设新型社区,推进人口集聚转移。孟州市在全省率先确立了“在城市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仅去年一年,孟州市启动实施的新型社区就达到10个,逐渐形成“产业园区”+“城市新区”协调共进、互动发展的良性格局。
D
全力优化环境 夯实发展基础
优化运行机制。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成立管委会和各个分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实现了“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全力支持企业扩规模、上档次。
完善服务平台。围绕破解资金难题,集聚区成立5家融资公司,对入驻集聚区的项目无条件进行担保;围绕破解用地难题,整合储备建设用地指标9000余亩;围绕推进企业上市,设立了上市服务专业队伍,对拟上市企业进行专门指导;围绕科技创新设立专项基金,分级奖励;围绕引进高端人才,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引凤入孟。打造一流环境。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建立“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推行“工作在一线开展、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的一线工作法,形成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制度保障,对所有客商负责,为企业服务。
建设保税平台,集聚外向型企业。发挥经济外向度高的比较优势,由政府主导,与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共同出资15亿元,规划建设了占地1500亩的德众公共保税中心,用6个月时间建成了一期工程,投用了全省最大、功能最全的海关查验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查验中心、全国公共保税中心唯一的进境皮张存放仓库,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运营的目标,创造了“孟州速度”,是孟州成为豫西北地区首家拥有“通关口岸”和保税区功能的县市,进出口业务覆盖洛阳、济源、三门峡及山西省的晋城、运城、长治等周边地区。
产业集聚区有关负责人指出,2012年保税中心落户孟州后,前来孟州考察投资的外商成倍增长,招商成效实现了爆炸式增长,一年内落户的投资超10亿元项目达到9个,台商、浙商、港商带着资金、技术、品牌,纷纷在孟州设立外贸加工基地,一举实现由“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的转变。
激情跨越正当时,又踏层峰望眼开。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用实际行动叫响了“孟州环境”品牌。面对接下来更严峻的挑战,集聚区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功能平台,加速产业集聚,推进产城融合,在加快推进中原崛起的大道上,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