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璐
从大一时青涩懵懂的他以一名普通团员的身份加入校艺术团,到现在成为艺术团令人钦佩的领军人物,三年的时间里,他经历梦想与现实的考验。他,就是现任河南理工大学校艺术团团长赵开泰。
2010年9月,赵开泰从甘肃省一个大山里走出,怀揣着对大学生活和艺术梦想的期盼之心来到了河南理工大学。高中时他的同学还在为考上大学而沉浸在朗朗读书声时,他心中埋下的梦想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一开学,他便在社团招新中选择了艺术团。然而,半年的时间里,他真正演出唱歌的机会寥寥可数,很多时候都默默地在后台工作。可是他并不在乎,他觉得只要自己所做的一切对这次晚会有所贡献就感到很幸福。
入团第一年,他几乎利用所有课余时间去排练,但节目一次又一次地被否定。2011年4月,由校团委举办的英文歌曲大奖赛中,赵开泰的一首 《我的舞台》荣获了此次比赛的亚军。面对第一份荣誉,他激动地说:“我高兴的不是这份荣誉,而是终于唱出了别人认可的歌曲,在舞台上的每一瞬间我都感到幸福!”这位来自山区的孩子的舞台梦想终于实现,一年的无怨无悔终于有了回报。
在2011年的艺术团改选中,赵开泰当选为校艺术团声乐队支书。成为学长的他意识到自己有更多的责任需要担当。每次礼堂的晚会他都会早早地去前排占座,每场晚会的节目他都会用手机记录下别人节目的可取之处,每次艺术团晚会的彩排和演出都要忙前忙后,处处可见他瘦弱的身影。
渐渐的,他排的歌曲节目更加具有吸引力,他的文艺修养也在自己不断学习中提高,每次自己的节目得到认可都会让他感到比自己拿奖还要开心。仿佛有无限精力的他在坚持着艺术梦想工作了一年后,得到了老师和其他团员的认可,逐步走向了自己大学生活的一个巅峰。
2012年6月,赵开泰在老师和各团员的支持下担任了艺术团团长的职位,此时的他似乎还稍显稚嫩,但是他已作好心理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
2012年7月,他开始着手准备带团以来第一个集体活动:为响应国家号召而进行的“三下乡”文艺慰问演出。演出的地点一般在乡村或敬老院,演出条件十分艰苦,可他从不抱怨,他心疼团员,不想让大家吃太多苦,总是第一个上去做一些抬道具、搬音响、收拾会场之类的体力活。演出的团员们也受他的影响渐渐平缓了浮躁的情绪,为乡亲们奉上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就这样在持续半个月的演出中,艺术团不断获得各学院的一致好评,这个新的集体也逐渐走向了正规,并且凝聚得更加紧密。
然而,不幸的是在2012年的10月份,赵开泰在工作中发生意外,导致右脚足跟受伤无法行动。在卧床休养过程中,赵开泰依然坚持询问团内工作,生怕出一点错误。仅过了两个星期,在10月底的一次彩排中,他一瘸一拐地走进了礼堂,在众人的搀扶下才走到了座位上,此时礼堂内一片唏嘘,然而在他一声“彩排开始”之后,舞台上的一切又是井然有序地进行了下去……
如今,这个从山区来的朴实孩子以他坚韧的性格和热情感动着一届艺术团学子,为艺术团为理工学子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 (线索提供:姬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