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
贯彻市委全会精神 强力推进转型攻坚
产业集聚
汇聚转型发展正能量
市领导检查新体育中心项目建设情况
劳动节放假通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4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集聚
汇聚转型发展正能量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核心提示

  一头是焦作转型发展的“升级版”,一头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大平台”,焦作产业集聚区如一根扁担,在坚持推动“三化”协调、积极促进“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挑起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重任。

本报记者 孙国利 许伟涛

  随着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宏大蓝图的渐次展开,焦作产业集聚区建设不仅迎来了新机遇,也掀开了新篇章。

  2012年,焦作产业集聚区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四,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城融合的主纽带、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民生改善的突破口。

  回眸焦作产业集聚区去年交出的“成绩单”,可谓亮点频闪:

  ——产业规模由小变大。2012年,焦作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4.7亿元,较2009年增加208.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6.7%,较2009年增加3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80.6亿元,较2009年增长174.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4.6%,较2009年增加19.4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9.7%,较2009年增加21.4个百分点。

  ——产业层次由低变高。焦作先后实施瑞庆汽车61万台发动机、大江重工装备产业园等360个与优势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项目,产业层次加速由粗大笨向高精尖转变。2012年,焦作产业集聚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家,占全市比重达到85.2%;规模以上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442亿元,占集聚区收入68%,较2009年增加660亿元。

  ——产业布局由散变聚。企业集聚,2012年焦作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1个,比2009年增加210家,占全市比重由2009年的16.5%提高至33.8%;项目集聚,2012年焦作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96个,占全市比重达73.4%,分别较2009年增长460%,增加44.2个百分点。

  ——支撑能力由弱变强。截至2012年底,焦作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超200亿元,建成道路695公里、管网1350公里、标准化厂房550万平方米、电网390公里、变电站35座,建成区面积达110.7平方公里,较2009年新增60.84平方公里。

  ——集约节约水平快速提升。2012年,入驻产业集聚区项目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达到每公顷4200万元、平均产出达到每公顷6240万元,较2009年分别提高28%、3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较2009年下降15%以上。

  ——产城融合步伐显著加快。截至2012年底,焦作已启动村庄搬迁20个,新建安置小区15个,总规划建筑面积达559.4万平方米;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到17.2万人,较2009年底增长9.67万人,安置失地农民就业3.8万人次,年直接提高农民工资性总收入近20亿元。

  众所周知,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是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基本内涵。但集聚区建设看起来千头万绪,集聚区到底集聚啥?咋集聚?

  毋庸置疑,无论是产业集聚区建设,还是焦作的经济转型,其抓手和着力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项目建设。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焦作市委、市政府抢抓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主抓手,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在转型示范中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实行六个一工作法、领导分包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联审联批、协调服务、观摩点评、媒体公示等工作措施,强力推进,实现了重点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

  这一年,郑焦城际铁路、中国兵装焦作装备产业园、焦作电厂、龙源电厂、焦作东区热电机组、佰利联年产6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等一批重大项目快速推进,龙星化工年产14万吨炭黑装置一期、焦作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特别是瑞庆汽车年产61万台发动机项目提前下线、批量生产,创造了新的焦作速度。这是焦作近年来重点项目建设个数最多、投资最大、进度最快、效果最好的一年。

  依托产业集聚区这个大平台,项目建设这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抓手有了坚实的载体,资金、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迅速实现市场配置,得以整合优化,并催生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张力。统计数据显示,全市29个省考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4.7亿元,占年计划的177.9%,投资进度位居全省第二位,连续10个月保持全省前五位。43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8.6亿元,占年计划的167%。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计划投资百分之百完成。

  与此同时,焦作还强化联审联批,提升效率,全面落实省、市联审联批有关规定,创新开展“一约两限三清四通五办”和天碰头、月通报、季例会、年考核工作机制。把省重点项目和总投资3亿元以上的市重点项目全部纳入联审联批管理。发改、规划、国土、环保超前介入,全程指导,加快了审批步伐,省、市两级联审联批事项办结率均达100%。坚持重点项目周协调制度,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创新开展了重点项目服务派驻制,岗位前移、现场办公,做到了工作在一线开展、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坚持重点项目月走访制度,每月对29个省重点项目和47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进行一次走访,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和存在问题,对一般性问题做到随发现、随协调、随解决,对重大项目及时提交市政府研究解决。坚持重点项目媒体通报制度,每月对各县市区重点项目投资进度,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进度和联审联批工作进度在《焦作日报》上进行排名通报,在市区主要街道电子显示大屏上进行为期一周的滚动播出,激励先进,鞭策落后,集聚力量,加快发展。保障要素供给,推动项目建设。焦作通过采取强化银企对接、招商引资、企业上市、社会融资等措施,多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超百亿元,获省级银行授信800亿元。通过土地收储、土地整理、撤村并点、旧城改造、空心村治理等,优先保证重点项目用地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性资金争取、环境容量、规划许可、水电气供给等方面向重点项目倾斜。

  同时,焦作还始终坚持节约、循环、复合、紧凑的发展理念,合理确定集聚区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和投入产出率等方面的标准,不断加强各地土地整理储备平台建设,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沁阳市产业集聚区引企上山破解瓶颈,把不适宜农业种植的山前荒坡地变成了省十强产业集聚区,仅此一项就节约耕地8000余亩;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西部园区充分利用该区北部太行山前坡地,投入3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10条,总长20公里,平整出土地5000多亩。武陟县产业集聚区在全县尚有2万余亩土地指标的情况下,严格贯彻国家集约节约用地政策,建设占地500亩的标准厂房,完成投资3.9亿元,建成标准厂房36栋,建筑面积共26万平方米,宁波凯元电器、大正新能源等32个项目先后入驻,较单独供地节约用地1600多亩。沁阳市产业集聚区、温县产业集聚区将投资强度提高到每亩280万元,对每一个项目均进行科学测算,严把土地征用关,确保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近年来,焦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补充意见》等文件,召开了高规格的推进产业集聚区暨焦作新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把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把产业集聚作为主攻方向,全面启动了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和建设发展工作。2012年,焦作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全部通过审批,通过率全省第一,新增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

  为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强化考核,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焦作专门成立了焦作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发改、工信、财政等21家市直相关部门;对全市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领导职数实施高规格配备,根据主要发展指标,对经济规模最大、发展迅猛的沁阳市产业集聚区、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按照两个正县、两个副县职数配备,对发展较好、速度较快的武陟县等产业集聚区,按照一个正县和两个副县职数配备。

  与此同时,焦作还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政策支撑,有力推动了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并将指标考核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市政府与各产业集聚区签订年度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兑现奖惩。

  体制机制改革永远是无穷的创新动力。在此方面,焦作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比如,2011年9月,武陟县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产业集聚区行政村代管体制,将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区内5个行政村交由集聚区管委会代管。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武陟县成立龙泉街道办事处并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合署办公,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兼任龙泉党工委书记,集聚区规划范围内9个村所有涉及的人、财、物全部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管理,所有项目落地由集聚区管委会直接协调土地征迁事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套合。

  而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则推行一线工作法,由孟州市领导负责在一线招商,职能部门负责在一线服务,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负责在一线解决问题,保障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引进、快速实施,东风集团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签约后,仅用一个月完成用地协调560亩、办理各项手续29项。

  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是简单的原样照搬,而是通过产业集聚区这一载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加快焦作经济的转型发展。

  为此,焦作坚持把培育主导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要求,科学编制了《焦作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合理选择特色主导产业,突出龙头带动、链式发展。重点实施 21315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培育了风神轮胎、中内配、多氟多等20个集群龙头企业,打造了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10个特色产业链,实施了厦工机械配套产业园、格林沃特年产125万套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等300个主导产业培育重大项目,2012年年底,全市各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500亿元,形成了孟州汽车零部件、市工业现代化工等4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和武陟装备制造、焦作市经济技术装备制造等8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焦作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主要抓手。高度重视发挥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作用,采取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取得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综合带动效应。

  定向招商。焦作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先后引进中国兵装、奇瑞汽车、东风汽车等1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武陟县产业集聚区在京成功举办武陟对接央企活动,签约国药集团、中海油集团等6个项目,总投资156亿元,成为全省首家在北京举行对接央企活动的县,并在2012年全省大招商电视电话会上作为全省两个先进县之一作典型发言。

  产业链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焦作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重点抓产业链条缺失环节,突出建链、补链、延链招商工作。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围绕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延伸,积极与厦工机械、奇瑞汽车等行业龙头产业合作,其中引进投资25亿元的年产61万套汽车发动机零部件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第一台发动机成功下线,仅用232天,刷新了我国汽车发动机项目建设史上的纪录,实现了提升拓展的新突破。

  为确保招商效果,焦作在全市实行招商引资党政一把手工程,市县各级主要领导亲力亲为,走在招商引资工作一线,做到重要招商活动亲自参加、重要客商亲自拜访、招商引资重大问题亲自解决,提高招商效率。孟州市委书记、市长先后8次赴上海谈判,促成了总投资45亿元的上海宝钢再制造项目成功落地,为孟州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级再制造基地夯实了基础。2009年以来,孟州先后引进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达230亿元。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焦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凝心聚力、转型发展、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原则和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总战略,按照四集一转内涵要求,围绕省四个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着力抓好五个强化、两个完善(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强化项目带动、强化规划引领、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强化节约集约发展和完善支持政策、完善体制机制),一定能够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推动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高水平发展,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实现一亿河南人民的福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压题照片 焦作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内国家科技部醇基液体燃料示范基地一角。

  本报记者 田建明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