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古语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然而,在市中医院有这样一位女中医,把满腔母爱倾注在每个患儿的身上,默默地在儿科这个岗位上奉献了二十七载,为不少患儿解除了病痛。鉴于其在儿科领域的医学成就,前不久,她被评为我市第三批中青年名中医。她,就是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乔学军。
结缘中医终不悔
乔学军出生在博爱县一个竹林环绕的小山村,自幼受家庭的影响,学习勤奋。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已考入大学学习西医的姐姐对她说:“我学西医,你就学中医吧!”就这样,姐姐的一句话改变了乔学军一生的命运。
1981年,乔学军以高分被河南中医学院中西系录取,由于喜欢孩子,她选择了儿科专业。刚开始学习中医,她感到很枯燥,不过她很快就从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并慢慢喜欢上了中医。
苦心钻研攀高峰
从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起,乔学军就把全部精力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医疗事业。“孩子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健康是他们成为栋梁的基础,每当看到患儿健康的身影、迷人的笑脸,我就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乔学军自豪地说。
自1986年进入市中医院儿科工作后,乔学军一直苦心钻研,勇攀医学高峰。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术,她不仅到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医院进修,还自学了西医的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等教材。这样一来,她不仅掌握了中医的宏观论,还深入了解了西医的微观论,临床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熟练组织、指导、抢救和治疗儿科危重患儿,解决疑难杂症及技术难题。1999年,她被任命为儿科主任。
在儿科主任的岗位上,乔学军带领医护人员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组建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并成为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成员单位。同时,在她的带领下,该科还开展了经颅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等技术,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抢救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感染性休克、急性肾衰等危重疾病方面效果显著,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
有所建树赢赞誉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乔学军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小儿难治性肾病、狼疮肾炎、血管炎、僵直性脊柱炎、反复感冒、哮喘、小儿抽动、多动症等常见病及疑难病的治疗要领,还独创了一些临床效果颇好的制剂,如三黄感冒合剂、葛根清热合剂、导赤合剂、清热止泻合剂、五苓健脾合剂、风热感冒合剂……
今年3月底,一名从南阳专程赶来为孩子看病的李女士慕名找到乔学军,希望她想办法救治自己的孩子。原来,她的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发高烧且哭闹不安,更让人揪心的是,孩子拒绝进食。在当地医院,医生建议让孩子住进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女士的大嫂建议她带孩子到焦作找乔学军诊治。原来,李女士的大嫂以前在焦作做生意时,孩子也患上了手足口病,高烧不退,乔学军接诊后仅用几服中药就把孩子的病给治好了。经过乔学军的诊治后,李女士的孩子也很快得到了治愈。
如今,乔学军专职在市中医院二楼专家诊区第四诊室坐诊。27年来,乔学军获得了无数患儿家长和同行的敬佩,每天找她看病的患儿络绎不绝。
家住马村区的一名肾病患儿,病情反复发作,乔学军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他进行治疗后,13年没有复发;武陟县一名患儿在出现阵发性头晕、呕吐等症状后,连着两天两夜处于嗜睡状态,一个月发作一到两次,这个“怪病”令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经过乔学军的医治,孩子得到了治愈……像这样的疑难杂症在乔学军的行医生涯中不在少数,患儿最终都得到了康复。
从医多年来,乔学军用行动充分表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对患儿的尊重、对家长的安慰,从而换来了社会对她尊敬和感谢。她认为,这样的付出值得。